坚持做好这4件事,你也可以是天才
并非所有优秀的人都是天生的。我们经常用天才来暗示某人天生了不起。
天赋是存在的,但大多数被认为是天才的人仍然每天工作,其努力程度超乎你我想象。
每天花10分钟思考,20分钟阅读,30分钟集中注意力,这能让你变得更聪明,即使你不是天生的聪明人。
“天才”这个词也许是历史上被滥用最多的词汇之一。在大多数场合人们对“天才”一词的使用实际上是偏离了其真正内涵的。我们通常把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贴上天才的标签,但现在是时候停止假设这些东西仅仅来自天赋异禀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虽然天才确实与一些特殊禀赋有关,但更多的是实践、习惯和心态相结合的结果。
梵高是天才,莫扎特是天才,勤奋的居里夫人和数学家陈景润当然也是天才。
也就是说,把这些论断建立在他们的天赋之上不仅是完全错误的,而且还会贬低他们的日常工作和努力,无论他们有或没有表现出多大程度的天赋,都需要付出这些努力。天才与所处的环境有关,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互联网上那些文章所强调的若干个方面,它同样需要勤奋和付出。只要愿意付出努力,一般人想要提高智力和创造力甚至变成天才也不是不可能。
实际上,你要做的只是每天花上一个小时。
1、每天反思10分钟。
你是否经常问自己你现在做的事情意义何在?
这不仅仅是关于你每天要做的事情,也不像“因为它能付账单”或“这是我的激情所在”那么简单。这些都是良好的开始,但说真的,这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世界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你不喜欢它的哪些地方?
你对当下生活的满意程度如何?如果不是很满意,问题出在哪?
有些问题只触及表面,而那些深刻的、复杂的问题教会你不得不更深入地思考,这比大多数人面对一般问题时做白日梦或漫不经心地打瞌睡走得更远,它们会教你深度思考。
另外一个好处是,当你解决一个有难度的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给你带来好处的问题时,你会感到很快乐。你会让你的生活在此期间变得更轻松。
你越是对世界勤于思考,你的受益就越多。
你可以从对外部世界的想法中学到很多东西,而且你可以通过分析和更好地理解盘旋在你头脑中的问题来学到更多。
每天问自己一个难题,然后花时间去思考。
2、每天阅读20分钟
有效利用网络信息是避免被边缘化、保持领先的好方法。
互联网虽然泥沙俱下,但也包含很多优秀的内容。许多大牛人正在上面分享有价值的内容。
纸质书有时因为太艰深而不易广泛传播的思想,互联网的多样的形式正在加以改变。
切记,互联网阅读不宜过于狭窄,有些内容不好读,却很有价值和创见。请试着阅读各种形式的问题,即便它们不像一个有趣的故事或一些细节的研究那样吸引你,但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的思考力大为改善。
阅读体验不仅是作者想要告诉你什么,也关乎你脑海中浮现的那些离题的想法,而这正是烧脑的地方。
如果你坚持每天阅读20分钟,或者15页的书,那么到年底,你就会读完15到20本书。
根据许多读者的分享经验,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生。想想吧,每天坚持20分钟阅读这个承诺,让你一年就给了自己20次改变人生的机会。这可是比其他任何活动都要高的投资回报。
3、每天专注30分钟
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其实是你自己亲自学习并掌握某件事的过程。
当你全身心投入到掌握某件事上时,你就给了自己磨练脑力、涵养心智的机会,而这是仅靠阅读和思考所无法带来的。
当音乐家专注于练习一首曲子,或者艺术家专注于绘画的过程时,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他们在磨练自己的技艺,并在自己的特定领域收获实践的回报。
实际上上述活动的意义更大。在深度专注的状态下,当我们从事某项活动时,我们同时也在磨练自己的心理机制。我们正在完善“信息内化”能力,这对培植我们的“智力优势”很有好处。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提高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这跟我们能否专注于某件事直接相关。人一旦专注就会对自己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无论是爱好还是项目,每天花半个小时的时间,以一种切实的、可衡量的方式把事情做得更好,是非常值得的。它不仅会让你更有成就感,还会改善你的思维。
4、马上动手
乍一看,大多数人似乎已经开始着手这样做了。
在某种程度上是这样的,这就是为什么这很容易实现。也就是说,那些还没动手的人错过了能够马上改善自己的机会。
但仔细想想,似乎并不是那么回事。虽然花了10分钟来反思,但人们并没有深入思考;虽然阅读了20分钟,但他们读的东西并无价值;虽然花了30分钟来做某件事,但他们的目标并不坚定,过程也并非没有受干扰。
大多数我们认为聪明的人并不是突然或者通过魔法成为天才的。他们只是在坚持做一些很容易被大多数人忽视的小事情。日积月累,这些小事情成就了天才。
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是天才,但是每个人绝对可以变得更聪明。
本文根据【Medium】Geniuses aren't born, they're made一文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