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人物

如何做好一名“创二代”?三国孙权来教你!

2020-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二哥略知晓

孙权是被人们熟知的三国历史人物,是与曹操、刘备三足鼎立、分庭抗礼的东吴集团“掌舵人”。他从父亲和兄长手中接下东吴基业,可以说是起点不低的“创二代”。

孙权

但创业难,守业更难,孙权是如何做到成功“守业”?又是如何领导好团队,最终建立雄霸一方的吴国政权的呢?下面二哥就来带您一探缘由。

果断排患,整顿团队

公元200年,孙策在丹徒狩猎时遇袭身亡,年仅18岁的孙权临危受命。孙权年少掌权,难免不服众。

当时东吴六郡太守除孙权本人外,其余五人均为孙策旧部,孙策死后,庐陵太守孙辅曾暗通曹操打算出卖孙权,被孙权察觉后及时给予制裁。

庐江太守李术因不服孙权掌权,集结数万人在淮水一代骚扰破坏,对孙权的命令视而不见。孙权先是致信曹操,使其对李术心生猜疑,后亲征李术于皖城,李术向曹操求助未果后,因城内粮草匮乏而被枭首。

可以看出,尚值青年的孙权就兼具智慧和权谋,懂得及时清除团队中的不安定因素,为团队下一步地发展扫清障碍。

以往鉴来,任人唯贤

虽然孙权勇于清除兄长旧部,但并不代表他不用“旧人”。人说孙权是因为其父兄打下地基业,起点高,才一路顺风顺水,实则不然。

江东地界因长期积累,本地利益固化,拉帮结派严重,孙策之死就多是由于其平定江东期间的专扬跋扈,打压、屠戮本地士族的同时,没有处理好与外地之间的关系所导致。

而孙权及时吸取兄长的教训,举贤任能,不搞小集团,任江北才子张昭作为师傅,方便引导舆论、万民归心;重用周瑜、程普这些孙策的旧将,巩固军事领导;大量起用年轻有为的豪族子弟,为己所用,纳入了陆逊、徐盛、留赞等日后的贤才良将,进一步解除了派别争斗,逐步稳定了江东孙家政权。

影视剧中的孙权

孙权的用人可谓既出发于实际又着眼于未来,完美得做到了大局维稳和因才施治。树立威严的同时得到实力得补强,体现出其作为领导者的清晰思路和深远格局。

借事立威,善于共情

孙权常用表字称呼臣下,很少直呼其名,可见其君臣关系之亲密。他选择寒门出身的周泰为平虏将军,却让昔日同窗朱然身居周泰之下,这起初引起了孙策旧将和公室贵戚的些许不满。为了服众,孙权就在一次宴席上故意让周泰拖去上衣,指着周泰身上的伤痕,一条一条的讲他的战斗事迹,周泰被感动的当场泣不成声,同时其他人也对周泰心服口服,一招之下既笼络了人心,又体现出他的用人有据,树立了威信。

影视剧中的周泰

此外,孙权也非常关心下属,吕蒙得病了,他为了不打搅吕蒙休息,会在墙上敲个洞出来,偷偷探望。朱然生病了,他也是白天吃不下,晚上睡不着。

用如今的流行词汇来形容,孙权可谓是“又暖又飒”的那种领导,他可以从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同时塑造自己在员工中的威信,让员工心甘情愿的为他贡献力量。手段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三国鼎立

易中天老师曾说过,曹操集团像沙龙,刘备集团像帮会,而孙权集团像家庭。作为东吴大家庭年轻的“家长”,孙权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强大的治国才能,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创二代”,这使其在三国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有了一席之地。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话外之音估计是像强调,自己的儿子,比孙权差的有点远吧。


助读小标签

1. 孙权(182年12月22日-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东汉末三国时期吴的著名政治家、战略家,同时是吴的缔造奠定者、建国皇帝、六朝开拓者之首。在位23年,享年69岁,谥号为大皇帝,庙号太祖。

2. 东吴六郡:只占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庐江六郡,孙权本人任会稽太守,其他五人分别是:丹阳太守吴景、豫章太守孙贲、庐陵太守孙辅、吴郡太守朱治、庐江太守李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