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针刺治疗三阴三阳经的病变——读《黄帝内经》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
怎样针刺治疗三阴三阳经的病变
“黄帝曰:刺其阴阳,奈何?”黄帝说:怎样针刺治疗三阴三阳经的病变?
“岐伯曰:按其寸口人迎,以调阴阳,切循其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在于身皆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涩。”岐伯说:切按寸口、人迎脉,以分辨阴阳的盛衰情况。循按经脉络道,以察有无气血凝涩不通的现象。气血结聚不通可使肌体多有痛痹,严重时气血不能运行,以致脉道涩滞。
“凝涩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其结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遇到这种情况,应当采用针刺温补的方法,使气血通调,而后止针。气血结聚脉中郁结,血运不畅,宜针刺放血,以消除瘀血。
“故曰:气有余于上者,导而下之,气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明于经隧,乃能持之。”所以说,邪气郁结在上的,应导邪下行;正气不足表现在上的,应揉按肌肤,留针候气;气滞留而不至的,应用针刺以迎气使气至。上述治疗方法,必须在明确经脉循行路线的基础上,才能够施行。
“寒与热争者,导而行之,其宛陈血结者,则而予之。”如果有寒热交争的现象,就应宣导其中偏盛的一方,以行其气。如脉中气机郁滞,瘀血凝结,就应审察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
“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则血气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约毕也。”总之,必须先了解二十五种不同类型的人,那么其气血盛衰变化在体表的表现部位、机体上下左右各部的特征也就清楚了。因而,针刺的准则,也就是都包括在其中了。
(原文)
黄帝曰:刺其阴阳,奈何?岐伯曰:按其寸口人迎,以调阴阳,切循其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在于身皆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涩。凝涩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其结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故曰:气有余于上者,导而下之,气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明于经隧,乃能持之。寒与热争者,导而行之,其宛陈血结者,则而予之。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则血气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约毕也。
今天学习了怎样针刺治疗三阴三阳经的病变。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