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作家文学梦醍醐灌顶紫荆

意象流写作从小短文开始

2019-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星韵r

原创: 寻虎纯文学 寻虎纯文学 

点击上方第二个蓝色字体即可关注

意象流的写作从小短文着手,将意象掌握了,就好办了。从描摹、反映现实和批判现实,切换到精神写作,是一念之间的事情。要耐得住,欲速则不达。过了这道关,写作会呈现完全不同的风貌。

有的人天生敏感,这种下潜就容易一些,李娟就有这种天生的潜质,当然她的其他缺陷暂且不说。迟子建也有,史铁生也是后来才有的,有两三篇到了状态,悟到了吧。其他的,包括余华,匠人气息太浓。余华的修炼是另一个方面,读书多。人人都可以修炼。

我昨天看了毕飞宇的短篇《大雨如注》。太单薄了,毫无血肉,别说精气神了。背后的原因我不想探讨,作为一个作家,他不知道心是什么。

我举个例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这是什么状态,语言含在口中还没有出来。言,这个字,本来口字里面,有一横。所谓“言为心声”。古人是懂得的。

再看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他也是懂得的,俗称说人话。错错错,莫莫莫。这是人话,而不是工具语言,工具语言会抒情“一切都是我的错”。而他用“错错错”“莫莫莫”。

语言含在嘴里,然后出来,就是“错错错”“莫莫莫”,这就是应和了心声,从心里出来的。这和李清照的“应是绿肥红瘦”,异曲同工,都是发自心声。

赏析唐诗,罕有真正说到点子上的。净是乱解释,拆书党的作法,是不能懂得的。不断扭曲强化,失去了对诗词的领会,留下了一堆解释。

从精神或意象这个角度来审美,就能看到风景。

我很担忧大家读不到作品的美,只是从教材的角度来理解作品,效率就很差,读得就不好。结果是自动化写作,套话俗话呼啦啦出来了。就像头顶上有一根水龙头,一拧就出来。这不是写作,这是大众在写,作者只是个抄写员。

从我说的这个角度来看待作品,品味作品,就能读到它的好,才知道它的美。

我看杂志,我先看标题,标题是“云淡风轻”,“一头特立独行的牛”,类似这样的文章,是不好了的,从标题就开始抄。

体验真生命,这才是写作。要不断拷问内心。

- End-

欢迎进群讨论

助理微信:a17730108190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