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

我终于读懂了他:在关系之中获得成长

2021-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苹果树

这次初二语文期中考试作文题目——《我终于读懂了他 》要求写出读懂的过程,建议使用对比的方法,(其实也不一定的)写出作者态度改变的过程,表现出题目当中“终于”这个关键词。

这一个题目对于学生观察生活,联结他人的要求比较高。学生比较容易写的是对父母的理解,亲子关系的改善。

这个写作的内容涉及的是关系心理学。《自我发展心理学》是一门讲改变的课。可是,如果你从个体的角度来看自我,觉得你有一个稳定的个性。稳定,就意味着你很难改变。 有时,妨碍我们改变的,正是我们头脑里那个顽固的“自我概念”。 可是,如果从关系的视角来理解,你在不同关系中的自我是不一样的,你就可以去不同的关系中,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你不再需要给自己贴类似“敏感内向”、自卑”、“自信”这样的个性标签。你会去审视具体是什么样的关系,导致了你现在的行为。你也可能会去寻求另一种能让自己表现更好的关系。 同样,你也不会去指责别人为什么有这么古怪的个性,而会去理解什么样的关系,让他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这增加了自我发展的潜力,也拓展了改变的空间。

教师和家长要养成一种反思自我的习惯,学生或者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不恰当的行为是否与自己有关,有可能是自己的纵容,或者替代等等不合理的行为暗示或者默许了对方的行为。

教师——学生;父母——孩子,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身份,也有不同的期待,社会的共同约定的期待,个体的独特的期待。当你对孩子的期待变化的时候,孩子对自己和对你的期待可能也在变化。

要求和期待以及相关的行为发生不一致的时候,人际关系的矛盾就出现了。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够冷静对待矛盾,及时反思自身,探索分歧的根源,采取合理的沟通方式,调整彼此的期待和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孩子的行为就可能会改变。这让我想起了张文质老师的一本书的题目《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家长和教师都要梳理一下各自应该做什么,不要包办代替。当然,改变之前要提醒孩子或者学生,他的那一份工作或者责任,应该如何尽责。商量一个方法或者改变的步骤,达成共识,这样改变就可能发生。

教育是关于关系的学问,也就是说通过改善和对方的关系,引发对方的主动改变,当然,前提是教育者在关系中的敏感性和不断的反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