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育儿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正面管教】游戏中学习育儿

2017-11-22  本文已影响80人  李凤玲_默契
与孩子一起

提示:全文长3982字,加上8分钟的视频,阅读完需要18分钟。文末推荐了三本儿童教育的书,大家一定要看看哦。

我曾在《规矩和自由,你给了孩子哪一个?》提倡正面管教的方式,并在家里采用有限制的选择的方式解决孩子的穿衣冲突。

恰逢前几周,乐成妈组织小区里的正面管教公益讲座,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顺便带上老公一起去上课。

飞鱼妈是此次活动的主讲人,她在某211高校讲授了14年的心理课程,有正面管教的家长/学校讲师资格。她在全场2小时的课程中,轻松地将我们带入正面管教的理论和实践氛围。

破冰游戏:打开拳头

讲座现场,有6位家长前来听课,三位爸爸、三位妈妈。

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飞鱼妈让大家两两分组,做打开拳头的游戏。一个人握紧拳头;一个人试图去掰开拳头,可以用各种办法。

在30秒钟的游戏中,一组成功,一组半开,一组失败。乐成妈蹲下来与茜茜爸平视,打了招呼之后请求握手,茜茜爸的拳头自然就打开了。我因为看过这个游戏的视频,故意使了一点儿劲,妞妞妈没能打开我的拳头。童爸自认力气很大,但他拼命使劲30秒,没能打开豆豆爸的拳头。

乐成妈在谈自己的感受时,说自己之前上过正面管教的课,知道这种情况要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她跟茜茜爸讲了一句:“我可以跟你握个手么?”这就样,她与茜茜爸简单轻松地建立了连接,获得了双赢。

飞鱼妈解释说,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们大多数父母都想赢了孩子,即用力打开拳头。正面管教提倡的是“赢得”孩子,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我们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孩子的问题Vs家长的期盼

在现场,我们举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列举孩子出现的问题,以及家长期望具备的品格和技能。

在场的家长,都是3、4岁孩子的父母。这个阶段,孩子普遍的问题是磨蹭、依赖、叛逆、打人、胆小、抢玩具、爱哭等等。这些不良行为,每一天都在困扰着家长,经常弄得家长很抓狂,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假想我们的孩子25岁了,马上要回到家,推开门的那一刹那,你希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想要他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和技能。家长们纷纷发言,描绘出了一个“完美孩子”。这个孩子文明礼貌,健康乐观,有责任心,有生存能力,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懂得团队合作,智商情商财商都奇高。

飞鱼妈指出,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教会他们一些品格和人生技能,这样,他们才能够在25岁的时候具备我们希望他们拥有的品格和技能。

飞鱼妈还举了几个例子,说明问题和品格技能之间该如何衔接。 比如孩子打人、抢玩具,我们可以一边纠正他的行为,一边教会他如何与人相处、具备好的人缘。比如孩子胆小,我们可以想办法鼓励他们自信乐观,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

孩子成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将每次犯错都当做孩子学习的一个机会

个人心理学: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从一出生便在父母的陪伴中寻找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他们一直在做决定,父母是爱我的吗?这个世界是危险的还是安全的?我是被爱的还是不被爱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信念中,不断地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正面管教(PD)正是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出发,进一步强调父母与孩子的平等和尊重。个体心理学的几个核心理念是:

孩子是社会人。

行为是有目的的。

人的行为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连接 )和价值感(意义)。

感知 →诠释 →信念 →决定 (私人逻辑 ) 人(成人,青少年,儿童)基于他们对世界的感知不断做出决定。

横向关系: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尊严和尊重。(这并不意味着人都是一样的,或者领导人是没有必要的。)

Gemeinshaftsgefühl(社会感觉):作为一个社会的一部分(归属/连接 ), 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意义/目的 )。

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飞鱼妈特意强调,孩子的错误行为来源于对如何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信念。有价值感无归属感,例如新转学来的优秀学生,成绩好但被同学排斥,他会无所适从。有归属感无价值感,比如家里养出的小皇帝,会不明白自己的行为边界,会极度不自信。

互动游戏:和善而坚定

这是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里面有孩子和家长两个角色。童爸主动站起来,要体验孩子的角色。

游戏的背景是孩子与大人约定看20分钟电视,但是20分钟之后要求再看10分钟,看了这10分钟之后又要求10分钟,一直不停歇。 这时候,妞妞妈扮演的妈妈前后朗读了两遍台词。

第一遍的台词充满各种威逼、恐吓、不满足,我只记得最后一句话是“再看电视你就给我出去”。童爸作为孩子,他的感受是害怕,他的想法妈妈不那么爱我,他的决定先听妈妈的话关掉电视,保障自己能够生存下来。

第二遍的台词,妈妈运用了共情、优先选择等正面管教的工具,和善而坚定地与孩子商量。孩子明确地感觉到被尊重和理解,妈妈希望自己遵守约定,他会在最近一次约定的时间一到就去关电视。

游戏中,飞鱼妈反复问家长的“你的感受、想法和决定”,这是在不断帮助父母觉察和修正自我的信念系统,指引我们用尊重的、有帮助的方式对待孩子。

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让孩子正确地找到他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印痕:认识和疗愈自己

印痕,是指个体经历疼痛或痛苦的一段“无意识”的时间,包括了这段时间里面的所有感知,当时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当时的情绪、身体的感觉等。这些感知在以后都有可能透过再刺激而引发非理性的模式复演。

印痕里包含了很多东西,疼痛、无意识,以及这段时间里所有的感知,其中最具杀伤力的,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所记录下的话语。这些话语和催眠暗示一样,可以由环境中的事物(与印痕中的事物相同或相似)启动,使你的思考或行动失去理智。

接下来,我也请大家花8分钟的时间,认真地看完《印痕》这个视频。


印痕_腾讯视频

                                                    (完整版视频,流量慎点)

看完这个视频,我想到了“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现在和配偶组成了孩子的原生家庭,在对待他们不良行为的反应,很多情况下就是父母对待我们的不良行为的反应的翻版。

在场的家长在讲座结束时都表示,印痕产生、键入和复演的过程,是讲座中印象很深刻的部分。大家虽然没有举特别具体的例子,讲述自己的感受,但我能从大家的语言中感受到了反思的力量。

像飞鱼妈说的,如果我们想阻断印痕,需要了解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这就需要借助正面管教的一些工具。

认识自己,意识到自己特有印痕的存在;疗愈自己,防范印痕键入和复演

实用工具:“不”语言和正面语言

正面管教有52张工具卡,每一张工具卡都体现着平等、尊重和连接。在现场,飞鱼妈让我们切身体会了“不”语言和正面语言的差别。

第一遍,飞鱼妈给的指令多以“不”开头,“不要张嘴”,“不要闭嘴”,“不要摇头”等。大家跟着指令做完动作,有些不知所措,至少需要反应半秒钟。比如“不要站着”,那我是坐着,还是躺着还是趴着呢?

第二遍,大家跟着飞鱼妈给的正面语言的指令,比如,“请站起来”,“请坐”。大家很舒服地跟着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没有迷惑不解,也不会出现卡顿现象。

两轮指令之后,大家都发现了两种语言的区别:“不”语言指令不清晰,而正面语言让人很明确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我们希望孩子怎么样,就把这个词说出来,这就是“希望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找出“希望词”的反义词,就可以尽量地将反面的说法改为正面的说法了。

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勤快,不希望他懒。在孩子懒的时候,很多家长会脱口而出:“不要这么懒。你怎么这么懒!你真够懒的。”这时候,正面的说法可以是这样:“你勤快一点。你比上次勤快多了。”

正面的语言,带来积极的效果,让孩子朝我们希望的方向成长

收获:找到战略伙伴

在参加讲座之前,我通过看书、看视频、看文章的方式学习正面管教。飞鱼妈讲述的内容,我感觉都有印象,但经她这么一串讲,我理解得更加透彻了。

这次讲座,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童爸观念的转变,我找到了践行正面管教的战略伙伴

童爸原本是很排斥正面管教的理论,硬着头皮跟我来参加公益讲座。他在描述自己的感受时说,正面管教的理念,和他在美国培训的coach技能很相似。他认为正面管教的这些理论,不光可以运用到与孩子的沟通,也能够运用到与家人、同事的沟通。

讲座结束已经三天,童爸对童童说的“不”语言逐渐减少,他面对童童的不良行为开始有了和善而坚定的表达。

我看到一个更为耐心的童爸,一定要给他点32个赞。


【推荐书目】

1、《超越自卑》 (奥)阿德勒

该书完整地阐述了阿德勒的最主要的思想,阅读完对正面管教的理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2、《自卑与超越》(奥)阿德勒

这本书是阿德勒的巅峰著作,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

3、《养育男孩》(美)史蒂夫*比达尔夫

这本书让家长了解男孩成长过程中的三个关键阶段,培养他所有积极正面的品质,在适当的时候让最合适的人陪伴他、影响他,引领他成长。该书强调,教育男孩最重要的就是,母亲给孩子带来的是温暖和安全感,父亲给孩子带来归属感和价值感。


【推荐阅读】

规矩和自由,你给了孩子哪一个?

你敢不敢跟孩子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

未被妥善处理的早年经历,正在影响你对待子女的方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