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一只旅行青蛙
最近,一款很火的日本游戏旅行青蛙刷爆了朋友圈,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养蛙,而我的确爱上了一只不回家的蛙,家里种满了三叶草。
也许我们原本都是抱着佛系养蛙的心态玩,可不知不觉中,内心变成了焦急的等待,等待蛙仔归来。后知后觉才发现,青蛙的旅行描述的却是一个悲剧。
青蛙旅行的过程仿佛就是我们自己成长的一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天,我们伴随着父母的喜悦呱呱落地,1岁学会说话、走路,3岁又长高了一点,5岁在父母的唠叨下去学校,比如“第一天上学不能迟到”“在学校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要和同学和睦相处,不要闹事”。
15岁,我们开始偷偷地写日记,并且把它锁起来。我们已经开始抱怨父母给我们送水果蛋糕时不敲门就进房间,也开始跟同学朋友抱怨“爸妈真烦,老想偷窥我的小秘密……”
18岁,我们备受期待地考上了理想或不理想的大学,父母含泪不舍地在车站为我们送别。
20岁,我们谈了一个恋爱对象,所有的关心问候都给了对方,却连一个电话也想不起打给家里。即使父母主动打过来,我们可能会不耐烦地说一句“知道了,我还有事先挂了啊!”于是电话那头的他们只听到了“嘟嘟嘟……”孤独的挂机声。
22岁,我们把毕业后工作的忙碌作为忽略父母的理由,我们只以为自己很苦很累。当他们在难得的一次团圆饭桌上问“这次回来能多待几天吗”“下一次什么时候回来”我们却推三阻四说着“不行,还有一堆事儿呢”可转身却和三五个闺蜜兄弟玩到彻夜不归。
25岁,我们结婚生子,当自己的孩子对着我们说“母亲节快乐”“父亲节快乐”的时候才想起打一个电话祝福他们。直到父母躺在医院输液的那一刻才感觉到心痛,才马不停蹄地赶回家看望他们一眼。
原来,我们在父母眼里就像那只旅行的青蛙,我们总喜欢向前奔跑,但往往走着走着就忘了回头看一看。
那只青蛙跟我们一样,表面上看平凡普通,但内心深处却有梦想,有热爱的事物,也喜欢安静,喜欢学习,喜欢去远方……
直到有一天,他背着我们给他的行囊,一个人去了远方。
很长的时间,我们收不到他的消息。
我们知道,他一个人在外面,没有背景,没有朋友,也没有财富,却那么善良,肯定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万般艰难的事,正当我们为他担忧时,收到他从远方寄过来的明信片,或者是某个外地的特产,我们的心,就会觉得很暖。这就像,当我们一个人在外学习,工作,旅行时,父母接到我们报平安的电话,或者看到我们朋友圈一切安好的状态,于是很安心的心理一样。
我们开玩笑称自己是青蛙的“老母亲”时刻叨念着蛙仔什么时候回家,恰恰是这点真正戳中我们内心。我们和我们养的青蛙一样,每一次远行都牵动着远方父母的守候,我们盼着自己养的蛙回家,却忽略了远方的父母同样在盼着我们回家。
原来,游戏里也有这么多看不懂的秘密和意义。
我们养了爱旅行的青蛙,自己却早已不是小时候那个无忧无虑的娃了。
该回家的不是蛙,是我们。我们该从内心认真去了解父母的守候是多么孤单,就像龙应台曾在《目送》里说:“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之前看到网上的一个调查“25岁到50岁之间的中等收入人群中,超过一半的人每年和父母团聚的次数少于3次,能陪伴在他们身边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30年的话一共才720个小时,不到一个月。”可你知道吗,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是77岁,男性72岁,你的父母今年多大了?别让父母等得太久,常回家看看吧,不要让那望眼欲穿的目光,载着无比失望的惆怅收回。
离过年还有14天,你有多久没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