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投资与消费|猎人的故事
什么是储蓄?什么是投资?什么是消费?什么是财富?
回归到经济最原始的状态,一切将会一目了然。
在原始社会中,假如一个猎人使用简陋的梭镖来打猎,他每天必须捕获至少3只野兔才能够维持生存,不久,这个猎人决定自己要做弓箭,不过这需要不短的时间。猎人发现要完成狩猎工具的技术升级,起码需要5天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他无法再去打猎,总不能饿着肚子干活吧,因此,猎人起早贪黑拼命打猎,等终于积累了15只兔子,足够5天的食物,他才能够开始制造弓箭的工作。保证猎人5天不用打猎还能生存的15只兔子,就是猎人的“储蓄”,而制造弓箭就是猎人的“投资”。
“投资”是为了获得效率更高的捕猎成果,前提则是必须有足够的“储蓄”。
果然,猎人的“投资”获得了可观的回报,使用弓箭使他每天能够打到5只以上的兔子,运气好时,还能打来一只麋鹿,除了吃饱肚子,猎人还能拿多余的猎物去交 换急需的衣服,这时,他就开始了“消费”。
因此,消费的本质是一种交换,消费的前提是猎人必须有剩余的储蓄。
最终,猎人除了留下足够的食物,必要的弓箭改良“投资”,必须的生活用品“消费”之外,还剩余了更多的猎物,这就是猎人积累出来的“财富”。
猎物不能长期存放,因此猎人需要找到一种可以长期储藏财富的手段,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在市场交易中,猎人发现金银备受大家喜爱,所有的人都愿意将自己的商品换成金银,既能够长期储存,又便于切割、携带、计算,大家都追捧的商品就成了通货。
通货的最大特点就是随时想出手都有人抢着要,所以流动性最好。金银于是满足了猎人对储藏财富的一切要求,这就是长期保存、随时兑换、方便易用。
那么房地产是财富泡沫,还是经济增长的支柱?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从最简单的猎人的故事来分析,会看的更清楚。
猎人用传统的方式打猎从而形成了猎物的“储蓄”,当他用这些储蓄进行“投资”弓箭制造,他就在提高自己的生产率。而更高的生产率带来了更多的猎物,使他能够将这些剩余“储蓄”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如果他需要一件衣服,那么制衣人就会受到生产“刺激”,加快衣服制作,满足猎人需求,从而提高制衣的生产率。当猎人和制衣人都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储蓄剩余后,他们的增量储蓄在市场交换中,又会刺激更多行业加速生产,结果带来更大范围的生产率提升。
因此,经济增长是从率先提高生产率的部门开始向周边行业“扩散”,从而带来社会生产率的普遍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高生产率的部门扮演着“经济火车头”的角色,低生产率的部门则是受其需求刺激而产生增长的动力,然后逐步提高自身的生产率。
猎人如果是“经济增长火车头”,那么制农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就是“被拉动”的部门。整个社会生产率普遍提升后,创造出大量的过剩财富,因而产生了“财富窖藏”的需求。在猎人制造弓箭之前,社会并无剩余财富,整个部落的土地并不值钱,如果连肚子都填不饱,谁还会在意土地开发呢?只有当社会出现“财富窖藏”需求后,黄金、财宝、首饰,也包皮括土地,才起到了盛装财富溢出的容器作用。
于是,土地开始升值。越来越富裕的猎人和制衣者们渐渐有了住房需求,房地产开发商被“刺激”起来,他们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又“刺激”了砖瓦、木料、家具等行业。在这个产业链上,猎人是需求的源头,动力是弓箭制造。
只有生产率的革命,才是财富创造的真正源泉。靠土地升值和房地产开发来拉动经济链条的整套思路郜是值得怀疑的。
土地升值和房地产开发,是生产率提高的自然结果,而不是其初始原因。试想如果说猎人连肚子都吃不饱,黄金,土地,房子对他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颠倒了这一逻辑,就会产生错乱的经济效果。根据这个逻辑,所谓的破窗理论,技术发展,生产效率提高会摧毁就业,摧毁经济,实行量化宽松能够拯救经济等等现象的荒谬之处变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