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理念的兴起•公众理解科学系列(十三)
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对科技的看法和理解发生了改变,例如人们知道能源的过量消耗不仅可以使人们获得便利的生活方式,但是也带来了资源的枯竭和全球变暖。但是人们只能知道科技带来的结果,而对科技并没有深刻的理解,这还不能够使人们改变对科技价值的认识,甚至还会导致对科技的看法走向极端。
以往使人们了解科技的方式大多是一般意义上的科普,向人们单纯地介绍科学知识,介绍科学技术如何使用的,或者是向人们传达新的科技成果信息。但是这只会加深人们的异化,盲目的信任科技的力量。
科技的确是第一生产力,但是这个生产力要为人们所用,才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推动力量。所以一般意义上的科普只会让人们从过时科技成果中的异化转向新的科技成果的异化,这不仅不能够消解异化,反而会加深异化。特别是现代,高新技术产品的普及使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电脑、网络了,人们的生活也是在这些科技产品的阴影下进行着。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特别是西方“公众理解科学”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和获得认可以来,国内一些科技史领域知名学者如吴国盛教授等人认为科普的理念需要改变,需要转变到科学传播理念。科普理念认为科学是普适的,需要从一小部分人向大多数无知的人进行普及,以便能够有更多的人掌握科学知识,以减少科学发展的阻力,促进科学的继续发展。
而广义上科学传播理念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科学家内部的传播,第二层次是科学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传播,第三层次是科学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狭义的科学传播是仅指第三层次。科学传播的理念使传统的科普由单向的转变为双向的,即科学不仅由科学家向公众传播,同时公众也能向科学共同体传播。人们不仅能够理解科学,还能去质疑科学,能够判断科学的某项突破是否是人类所需求的,这样将科学与人关系的主动权由科技转到人类自己手中。
科学传播理念的兴起也是人们认识到科技异化所带来的危害后的选择。科教从业人员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认识到科学只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方式的一种,同时科学也需要与其他文化文明进行对话,科学不再是神坛上的主宰者,而是人们看待世界的一种思考方法。科学需要与人文结合,人文价值是科学价值的目的所在,而不是相反。
中国正处于实现现代化的转折时期,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那么,在实现科技现代化的过程中,就需要思考避免科技异化问题,使科技朝着人化方向发展,把科技创造的“物质奇迹和人性的精神需要平衡起来”。
中国要在现代化过程中深刻反思西方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弯路,在科技发展中要体现人的价值、人的意义。正如爱因斯坦说:“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欢迎大家关注并支持公众理解科学专题,共同参与公众理解科学运动,促进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