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民印象

2021-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鸡枞菌

       

在玉溪市中心城区西南3公里的地方,崛起了一片远近闻名的新城。走进这里,不少见过大世面的人一时都无法相信,生活和工作在村里的4800多农民,已经在全方位享受着幸福的小康生活。这个农民的小康乐园,就是“云南第一村”——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

它是一个奇迹,是中国农村共同富裕的典型,是云南从传统农业走向新型工业化的一面旗帜,是玉溪经济社会发展的样板,是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典范。大营街以它独有的实力和魅力被誉为“中国西部小康之星”,名副其实的“云南第一村”,蜚声大江南北。

饮水思源 ,每当谈起大营街的巨变,当地村民无不感慨地说:“靠的是班子,是因为班子有感召力,群众拥戴,大家团结一心抓产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大营街,党总支是一个让5000多农民崇敬的群体,是创造者,是战斗队,是导航员。在团结和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入党誓言体现在为民做事、为民服务、为民致富、为民幸福的行动中,保持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说到这里有一个人必提,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大营街党总支书——任新民,人民亲昵地称呼“任总”,任总堪称群众心里的一面旗帜。如果说大营街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榜样,那么任总就是一个缔造大营街奇迹的人,他应该被时代记忆,镌刻。他实现了一种理想,一个从人类社会建立时就向往的社会形态——老有所养,壮有所为,少有所教。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

20多年前,大营街还是一个与周边村寨没有太大区别的穷山村,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喝水难、住房难、行路难、娶媳妇难的“五难村”,“五难”一度远近闻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紧挨着中心城区的大营街还在靠吃返销粮解决温饱问题。那么他们是靠什么发家致富呢?

1979年,任新民向乡亲们借了5万元,成立建筑队搞副业,首次把盯在土地上的目光移到了新领域。1986年,按照当时的承包规定和有关政策,“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任新民应得承包费50万元。面对这巨额的财富,任新民断然说:“这钱归集体。”他向不理解的家人及朋友解释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 他作出了让人吃惊的决定:把50万元交给集体来办企业。有着一颗仁爱之心的任新民不忍心看见村民受尽穷苦,求富无门,呻吟度日。他要让全村人都富起来,于是他带领乡亲们,很快就创办了投资小、见效快的芝麻片厂和红砖厂,开始了工业致富之路。自此,“共同富裕”成了任新民一生的理想和追求,也成了大营街等带头人的奋斗目标。

到1986年,大营街的乡镇企业和农业总收入就达246万元———大营街人第一次挺起了脊梁。这时,全国经济的复苏,带动了卷烟行业的快速发展。任新民等大营街的带头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全国卷烟行业都要高价进口辅料滤嘴棒、水松纸的信息。经过艰苦的谈判并立下了军令状,1988年,在玉溪卷烟厂的鼎力帮助下,任新民积极争取贷款4000多万元,与玉溪卷烟厂合作,先后建起了玉溪卷烟厂滤嘴棒厂和玉溪市水松纸厂,进行科学的管理并大搞技术攻关,提高产品质量,当年建厂,当年就见效。到1990年,水松纸厂和滤嘴棒厂就实现总产值1640万元,利税达150万元;1992年,大营街农村经济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为玉溪市的第一个“亿元村”。而大营街的乡镇企业也成功地进行了升级换代,从过去低水平低发展的泥淖一跃到高科技高发展的殿堂。大营街村民的生活也因此大踏步提高。

要求别人做的事,自已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事,自已首先不做。

在建设工业园区时,需要占到一片坟山,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群众想不通,没有人愿意搬迁祖坟。这片坟山也正好是任新民家的祖坟所在地,家里老老少少也不同意搬迁祖坟。任新民却说:“村里要发展就得下决心搬迁祖坟,我是党支部书记,我不带头哪个来带头?”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他做通了家人的工作,带头迁走了自家的祖坟。很快,所有的党员、干部都行动起来了,群众也跟上来了,那片祖坟地终于给工业园区让路了。

任新民说“作为共产党员,你当多大的官,就要做多大的事。要求别人做的事,自已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事,自已首先不做。”他一直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早在发展集体经济时他就带头捐出应得的50万元,养成了带头做事的风格。

党信任我,把这块土地交给了我,我就有责任让我的兄弟姐妹们都富起来,过上好日子。

1993年初,任新明当选为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兼办事处主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但是他不怕辛苦,团结群众,带领村民共同创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管理,创出乡镇企业名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95年,全村乡镇企业发展到了28家。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了二、三产业,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这一年,大营街的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了10亿元大关,被誉为“云南第一村”。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0699元。

大家富裕了,任新民等领导开始思索新农村的建设问题,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大营街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村级之间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截至到2003年底,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9平方米,建成了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的4大区域,即以滤嘴棒分厂、玉溪水松纸厂等卷烟辅料加工为重点的西部工业区;以公园、生态园、温泉宾馆等旅游休闲景点为一体的中部休闲娱乐区;以大营街农民住宅、机关办公、公益事业等为主体的东部住宅机关办公区。把一个崭新的、功能齐全的现代村镇呈现在大众的眼前。

任新明对此不无感慨地说,“大营街能发展到今天,我们就是认准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党信任我,把这块土地交给了我,我就有责任让我的兄弟姐妹们都富起来,过上好日子。”

为了共同富裕,拒绝做千万富翁或亿万富翁

 虽然大营街的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了10亿元大关,其工业经济的发展年年稳步推进。但到了1998年,国家对国有(集体)企业进行改制的政策如风卷大潮,惊涛拍岸,一个“生存还是死亡”的原始命题又摆在了任新民等大营街的带头人面前。怎么改?是按国家的政策一刀切下,把大营街所有的企业都改给私人,那拿什么来维持全村近5000人的“共同富裕”?群众的利益谁来维护?党的作用怎么发挥?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集镇建设谁出钱来做?

在带领大家重新学习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理论篇章后,任新民等带头人形成了共识:“把不下蛋的母鸡卖掉,把下蛋的、特别是能下双黄蛋的母鸡都保留下来。”自此大营街的企业改制走出了一条“留优质的集体企业促共同富裕”之路。任新民等党总支委员拒绝了政府划给的作为乡镇企业创始人股权的1.3亿元,拒绝了做千万富翁或亿万富翁的机会,许多人都不理解,任新民说:“人活着不能只为了个人的享受,应该多做点事,做些有益于人,帮助他人的事,这其实是最痛快的。”在集体企业的生死关头又一次拨正了航向,高举“集体经济”的大旗,保留了大营街的8个年产值12亿元的大型骨干集体企业,为“共同富裕”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经济保障。

“现在,当我看到乡亲们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在优美、整洁的环境,开着车、背着包去上班时,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欣慰,”任新明感慨到。

关键是看你是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细究大营街20年来的创业史,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营街的每一个决策,都是以“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说,“共同富裕”是大营街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但其核心还是“人”,是“共产党人”———他们必须有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品德,有刻苦学习、辛勤劳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践行“三个代表”,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教导,才能在每一个危急的关头,掌好“集体经济”的舵,带领群众奔向“共同富裕”的目标。

对“大营街经验”能不能学的问题,任新民等领导这样地回答:“要学我们大营街其实也不难,关键是看你是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真正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这,应是大营街的成功之道,也是大营街的永续之道

如今的大营街是个典型的工业化与高效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城市面貌,公园面貌,它不仅蓬勃发展,而且连创奇迹。大营街的快速发展,使党总支和党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高。在党总支和广大党员的带领下,大营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道路越走越宽,群众越走越欢。任新民爽朗而又坚定地笑着说:“大营街的好日子还将如流水般连续不绝,大营街人为之奋斗着,前进着。大营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2008-11-18

上传中,请稍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