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窗 丝 语风云汇萃大众文艺

读《黄帝内经》素问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4——知其要者,一言

2022-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刘俊和和

(原文)

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阴之所在寸口,何如?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帝曰:尺候如何?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解读)

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阴之所在寸口,何如?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黄帝道:你说要观察阴阳的所在而调治,而有的书上说,人迎和寸口的脉象要相合,像引绳一样大小相等的,叫作平脉。那么阴之所在,在寸口应该怎样?岐伯说:看主岁的是南政还是北政,就可以知道了。

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黄帝道:我希望彻底了解一下。岐伯说:北政主岁的时候,少阴在泉,则寸口脉沉细而伏,不应于指;

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寸沉细而伏不应于指;太阴在泉,则左寸沉细而伏,不应于指。南政主岁的时候,少阴司天,则寸口脉沉细而伏不应于指;

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厥阴司天,则右寸沉细而伏不应于指;太阴司天,则左寸沉细而伏不应于指。凡是寸口脉不应的,“反其诊”就可知晓了。

帝曰:尺候如何?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黄帝道:尺部的脉候又怎样呢?岐伯说:北政主岁的时候,三阴在泉,则寸口不应;三阴司天,则尺部不应。南政主岁的时候,三阴司天,则寸口不应;

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三阴在泉,则尺部不应。左右脉的不应,同于上例。因此说,懂得要领,一句话就说明白了,不懂得要领,就会漫无边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学习了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