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书想法

679|一个案例的启发,让哲理变得活灵活现

2021-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裒益者

哲理,定然是非常有内涵的,是具有很强行为指导意义的。话分为二,正因为其功能厚重,才会显得比较抽象,难以被人深刻领悟,变成人的行为实践。

我最近就遇到了这样一个事情,我在自己日课打卡里一直坚持记录新学到的一句哲理。这句话是这样说的,“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其大概意思,我们一看文字都能够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做事行动前,先要确保自己能够全身而退,或者事情有可能能够办成,也就是说先胜而后战。跟人说话前,要先换位思考,看看对方对于你即将要说的话是否能够接受,并达到你说话的预期目的。否则,你不如不说。在求人办事前,要先衡量一下你们之间的交情,人家会不会答应帮你,人家为什么会帮你?

这个道理,通过文字翻译,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问题就在于,这个理解的程度?只是停留在对于道理的理解?还是达到了实践落地下意识程度的理解?我也写了这么多天,可是,到事情上,依然如故,没有起到作用啊!

今天在唐山某读书会群里面,一个朋友分享了一个有意思的案例。六六老师、刘力红老师在面对同一个明星穿漏洞牛仔裤并进行劝解,但却效果不同。刘老师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他面对那个明星,就跟对方讲直接的利害关系,说漏洞的裤子会进寒气,影响身体健康。结果,对方不以为然,下次依然如故。而六六老师见了那个明星,就跟对方说,你这个漏洞的裤子穿不得啊,它漏财啊!特别是裤子,因为腿是财根,你这财根不固,太危险了。对方立即就点头如啄米,说,你咋知道我破财了?刚刚补了不少税钱。回去后,立即就换掉了那条裤子,改成严密合缝的裤子。同样是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不同。刘老师是一个理性的人,他更多的是从自己认为的利害关系去劝解。可对方不相信,也不太在乎这个,对方可能更在乎的是美和财。所以,刘老师的逻辑没有引起对方的在意,或者,对方认为这个问题可以排到美的后面。而六六老师是比较感性的一个人,她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知道对方在乎美和财,所以,就从漏财的角度去刺激对方。当然,对方一听,正合其心,也就是易其心而后语发挥效果了。

这个案例给我的震撼很大,我所记得这句话,这个哲理,要想发挥作用,还得真正理解,融入心智才行。光是写下来,背诵,没有什么真正用处。要学会像六六老师这样,真正的易其心而后语,能够真正站在对方角度,或者全局高度去看问题,才能够让道理变得活灵活现,才能够让功夫上身,实现能量增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