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之行有感
来到山城重庆,一直在思考成都与重庆的文化底蕴。川渝一家,没有出川的感觉。如果说成都因为平原能延展开来,形成的是平铺文化;那么重庆因为山城,所形成的就是折叠文化了。
高高的建筑,爬坡上坎,让人从小就有爬坡加油的体验;当然走下坡的话,能有一个滑板,难免有一泻千里的感觉,这种惯性会让人觉得爽。想起一句话,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就来源于生活中的上坡下坡。
山中有水,水中有城,既是山城,又是江城,索道的口号是——索引天下客,道尽江山美。记得重庆名字的来历,是古代某人先在这里当王,后来又当了皇帝,喜庆双重于是更名为重庆。抗战胜利后,有一则对联堪称绝对,那就是——上联:中国捷克日本;下联:南京重庆成都。对重庆二字的理解,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如果说平铺文化用一马平川来形容的话,那么折叠文化就可以用错落有致来形容。就好比用收纳箱,把杂乱的衣服摆放得整洁,有规律的叠放让无序变成了有序。
如果说平铺文化一般用前后左右来指示,北方则善用东西南北;那么折叠文化则喜欢用上下来描述,因为前后左右不方便施展开来。层次之间如何叠加,是个手艺活,要让低层次的物理叠加,变成高层次的化学反应。文似看山不喜平,立体构架自然有它的粉丝。
如果说平铺文化给人以空旷豁达的话,成都提炼的城市精神就是——和谐包容,智慧诚信;那么折叠文化给人以凝重与厚积薄发,待时而行,严阵以待。
山山水水,红色基因,白公馆,渣滓洞。当年的先驱,其中不乏名牌大学毕业者,不乏殷实的富家子弟者,他们为了理想信念,在1127大屠杀中永久定格了先烈。看着当年牢房顶上的天窗,相信在那一时刻,灵魂升上了天堂。
重庆的山绕重庆的水,重庆的水酿重庆的酒,重庆的酒是重庆人的好朋友。当我们在为今天的美好举杯前,倒满一杯倾斜而下,汇入大地,托起对先烈的哀思和肃然起敬。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天若有情天亦老,地若无情不长草。当年的场景如今更加郁郁葱葱,已经给了回应,道是无情却有情。来来往往的人们纷踏而至,红岩精神从大手传递给小手。曙光在前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注定给“山”城来了个画龙点睛。
重庆之行有感 重庆之行有感 重庆之行有感 重庆之行有感 重庆之行有感 重庆之行有感 重庆之行有感 重庆之行有感 重庆之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