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短情长:一封信,一份情,你还记得上一次什么时候收到书信的吗
人的一生,有三种美妙的感情。亲情是与生俱来、刻在骨血里的情怀,爱情是情投意合、携手同行的幸福,而友情则像一杯美酒,打打闹闹、互相吐槽、互相鼓励,愈久愈香醇。
有人说友情是一种温静和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和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友情是我们生命中出现的第二种情感,在我们的生命中渲染了浓重的笔墨。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在我的老家,生活不像如今多姿多彩,除了乡亲邻里,孩子们第一个集体生活是学校。
那个年代的学生,小学是孩子们第一次结交许多新朋友的时期。孩子初次入学并没有“幼儿园”的概念,我们称之为“学前班”,一般是读一年,读完之后直升本校读一年级。所以正常来说,我们会在一所小学里度过七年的时光。
孩子们最懵懂、最纯真的时期,就在那所学校里。七年的光阴,除了毕业那年有升学压力,大家过得无忧无虑。七年的光阴,也足够孩子们真正了解许多朋友,和一些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毕业季、分手季,尽管还不知道初中会分配到哪所学校,对于小小年纪的学生来说,也许这是很多人生命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分离,谁也不知道分离后还有没有重逢的机会,大家都非常珍惜彼此的感情。
那个年代,信息网络尚处于萌芽之中,许多人甚至都没听说过信息网络是什么。在落后的农村,家中有一台黑白电视已经挺了不起,固定电话都是九十年代后期才出现的。在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年代,我们就是靠着书信传达彼此之间的秘密和感情。
所以我们那时候很流行写同学录,每个人都会准备一个本子,交给自己的朋友,让朋友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留下详细联系方式,大多数人的联系方式都只有一个家庭住址而已。大家都会叮嘱,有时间要写信联系。
中学生涯的六年里,在忙碌的学习中,学生们多了一件期盼的事情,那就是收到朋友的来信。信件到达学校,一般都会集中到班主任那里,由班主任安排人员派发。
收到信件的学生通常都是暗自欣喜,偷偷阅读。有时候书信还会一读再读,读够了,就精心准备信纸,认认真真地开始写回信。一字一句地写,虔诚得仿佛在做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又仿佛是要将自己满腔的情感透过笔尖传达给朋友。
书信写完后,细心折叠,放入特意准备的信封中,涂上胶水密封,贴上一张精美的邮票,回信就完成了。在空余的时间,找到一个绿色的邮筒,小心地将信件放入小口,投入邮筒中,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去,期盼着下一封来信。
好朋友的来信,内容五花八门,有学习的、有生活的,有吐槽的,有开心的,有失落的,也有鼓励……我们从未疏离,仿佛不曾分别。一封信,几页信纸,分享着彼此日常的鸡毛蒜皮、酸甜苦辣。书信一封接着一封,你来我往,乐此不疲,堆叠的是彼此越来越深厚的友谊。
书信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成长进步的一种方式。
我们生来不是什么都会的,写信也是一样,需要学习。
尽管老师教过我们如何写一封信,信的格式、规范我们都知道,可是要表达的内容、逻辑、文笔却是靠自己的努力。
朋友的书信阅读了一遍又一遍,除了斟酌怎么回信、写什么内容,还会在心中评价朋友写得怎么样。如果朋友写得好,也会参考学习。
写信的过程中,其实相当于练习写一篇作文。我们那个时候写信,都非常郑重,既要保证信纸的整洁,也要确保自己想写的内容通顺流畅,符合逻辑,避免东凑西拼的情况。一封信写得太差,连自己都羞于阅读,只能束之高阁,重新再写一封。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书信写得多了,作文的文笔、逻辑性自然也有所进步。
书信中,朋友会分享近期的学习心得,读了什么书籍,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这些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都是可以互相学习的。
潜移默化中,自己会默默地努力,改进学习方法,阅读更多书籍,开拓更宽广的视野,在下一次写信中,这些都会化身为一个个文字,分享给朋友。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之间交往,会促使彼此共同进步。
真正的朋友始于志趣,合于三观,敬于人品,久于岁月。彼此乐于分享,直言劝谏,真心相待。
那个青春飞扬的年代,书信丰盈了我们的人生。一张白纸一种情怀,思绪在文字里徜徉,落笔痕迹里都闪耀着光芒。
考上大学之后,距离成为了阻碍书信往来的一座大山,加上多姿多彩的新生活,书信往来渐渐地就少了。后来,手机、电脑开始出现在学生的生活当中,朋友之间通过电话、短信、QQ沟通,更加方便,成本也不高,书信轻而易举地就被取代了。
当年书信从生活中逐渐消失,并不曾觉得有什么不妥,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一种进步。
如今各种聊天工具泛滥,许多朋友反而静默了,交流更少。偶尔翻看柜子中收藏的旧书信,有种淡淡的失落。
有人说现代是个快餐时代,过度推崇速度和效率,连看个小视频都没有耐心,要倍速观看,我深以为然。
如今这个时代,沟通都使用电话、视频、语音,在对话框中打字都觉得累。我觉得已经很少有人会耐心地在信纸上一笔一划地写上自己的所见所闻、心得体会分享给朋友。
这种快速的交流方式,其实有一种缺陷,不能深度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这其实会导致朋友之间的交往缺少了一种精神和心灵上共鸣。
很多人都觉得只有学生时代能交到真正的知心朋友,到了职场上想要交一个知心朋友,很难很难。除了人们都忙碌之外,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就在于缺少了这种精神和心灵上的共鸣。没有深入的沟通了解,都是泛泛之交。
也许每个时代都有它独有的表达方式,命运的车轮总会推着我们前进,不容我们流连。时代给予了我们多种爱的表达方式,而时光教会了我们爱要真诚、要珍惜、要维护。与时俱进也没什么不好,在人生的路途中,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