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诗会花非花诗集简诗集

读《唐诗三百首》,品百味人生(2):诗仙记录的一次成功炒作

2019-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东篱观月
题记:炒作是一种不断翻新的商业技巧,基本的目的是人气,也就是大众的注意力,最终目的是名气和金钱。(百度百科)

子夜吴歌·夏歌

[ 唐·李白 ]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读《唐诗三百首》,品百味人生(2):诗仙记录的一次成功炒作

炒作的第一要素是借势,三百里镜湖,想来年年荷花开时,前来赏荷都是人头攒动,不比今天黄金周人少。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参与人数众多,曝光度非常高的公众活动。

精于炒作的西施团队准确把握住了这个事件,让颇有姿色的西施来此处惊艳亮相,迅速在当时制造了一起轰动事件,知名度迅速提高。

果然,不到一个月,就被好色的国君招入宫中,成功上位。从此以后过上了:“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的好日子。

其实,那位采桑的罗敷女,何尝不是如此,诗仙说:“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采桑还得化妆?明明就是去“秀”了!

真正劳动人民,下地干活时候怎舍得穿新衣服呢?而且长期下地,面朝黄土背朝天,除了压弯的脊梁,被晒得黢黑(pitch dark)的皮肤,难道还能有白皙的皮肤?就连美国南方的白人农民都被称为“红脖子(redneck)”。

终日浣纱的穷人家的孩子,那双手应该被浸泡变形了吧!看看菜市场上剥扇贝和海蛎子的大姐的双手就知道了,还能有“素手”映“青条”。

正如同如今穿比基尼洗车的姑娘们,哪里可能天天这样洗车呢?洗上十天半月,也就如同洗车小哥一样,双手皴裂了吧?只不过是秀一把,赚赚知名度而已!

炒作亘古不变,数千年来如出一辙。

口占一首附后:

可谈痴愚汉,仍盼贫贱女。

美貌颜如玉,纤纤素手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