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君微课堂】交谈,别忘了外部语境
交谈要取得成功,必须十分注意外部语境,即情景语境,包括交谈的场所、时机、体态、氛围等。它们虽是非语言因素,但在交谈中常常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交谈者只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交谈情景进行合理的选择、利用、改造,就可能事半功倍,顺利达到交谈目的。
01 选择适宜的交谈场所
交谈场所直接影响交谈者的心理。能够交谈的场所很多,但适宜的场所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小张是某酒店采购部的一名普通员工。一天,他来到办公室,想找经理反映本部门个别员工在材料进货时损公肥私的问题。见到经理后,小张轻声说:“经理,有件事我想向您反映一下。”经理抬头看了一眼小张,应声道:“行,你说吧。”小张坐下后欲言又止,他看到办公室有人进进出出,于是小声地提议:“这里说话不太方便,我们到里面房间谈吧。”经理点头同意,一块进了里间。办公室虽适合一般的公务谈话,但如果涉及隐私和保密性的话题,则还是不要有第三者在场为好。
在学校里,一位单身男教师要找一位女同学谈话,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同学,下课后请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假如他说:“××同学,下课后请到我房间来一趟。”就显得不太合适了,这不仅会给女学生带来某种心理压力,也使人对谈话的动机产生怀疑。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来进行交谈的场所,只要选择恰当,都会给交谈带来积极影响。如住宅,适合亲切融洽的近距离接触,保密性较好,除礼节性拜访外,一般用于亲朋好友的来往交谈;公园、娱乐场所浪漫自然,青年人交朋友、谈恋爱比较合适;而饭馆、茶楼介于严肃、随意之间,有一些礼节性的要求,但交谈不会过于拘谨,能近距离沟通感情,又不会造成无话可说时的尴尬局面,近些年也慢慢成为交谈的好场所。
02 把握恰当的交谈时机
有一对青年男女,由相识到相爱,关系基本确定,该是谈婚论嫁的时候了。有一天女方因工作出了纰漏而受到领导的批评,情绪非常低落,这时男方突然来找女方,见面就兴奋地说:“我们结婚吧!我父母都催我们快点办呢。”谁知女方听后,二话不说,扭头就走。从双方的关系来看,男方求婚是水到渠成的事,问题是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时间,正好碰到女方心烦意乱之时,哪有什么心思来谈婚论嫁呢?
人际交往中,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现象:本来想好了一肚子的话,觉得谈起来十拿九稳,肯定能够成功,没想到遇上对方心绪不好,不耐烦听,或正好碰上对方手头事情一大堆,静不下心去听,再不就是因为时间仓促,不能仔细听,从而导致交谈失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把握交谈时机呢?
第一,选择对方心情舒畅的时候。“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候与人结交、求人办事效果是最佳的。
第二,选择对方时间比较充裕的时候。不要在对方工作紧张、正集中精力处理一件事情,或快下班、快吃饭、快休息的时候,在这些时间去交谈,对方必定是急急忙忙、三言两语、草率应付,很难有什么交谈质量。
第三,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完没了,容易使人身心疲惫,滋生厌烦情绪,而且影响对方工作和休息,也违背了礼仪要求。
03 表现自然的交谈体态
交谈者的体态也是交谈的外部语境。自然大方的交谈体态能给人良好的感官印象,进而消除彼此的陌生、尴尬,使交谈变得轻松愉快。比如眼神,与人谈话时,不敢接触对方的眼睛、低着脑袋,或是王顾左右而言他的人,就显得不够大方,没有自信心;反过来,长时间盯着对方也显得无礼粗俗,这两种眼神都属不良体态,对交谈是十分不利的。再如服饰,初次见面给人的印象最鲜明,有实验显示,当一个人去向别人提出请求时,穿着整洁比衣冠不整可能得到的帮助更多些。平时交际中,衣着整洁、面带微笑、主动打招呼、让座、敬茶……这是一个人文明礼貌的表现,也显示一个人真诚、友好的心愿,自然会为交谈奠定良好的基础。不过,这当中也还有个分寸感和“度”的掌握问题。
有位销售员,想调到另一家效益较好的公司。与该公司老总见面请求接受时,为了表现出他的成熟经历以及待人接物的大方老练,他不仅主动与老总并排挨坐在一起,言谈间还情不自禁用手搭在老总肩膀上。尽管此人能说会道,不乏工作经验,但这种不讲分寸的举止,令老总十分反感,结果被公司老总婉言拒绝了。其实,过分的“大方”、“热情”与过分的“拘束”、“谨慎”一样,都是不够自然、不够大方的表现,交谈中应避免。
04 创造和谐的交谈氛围
交谈氛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具体感受得到的情绪和气氛,一种客观的心理环境。在交谈中,调动对方说话情绪,创造出和谐合作的交谈氛围,有利于谈话向纵深发展,使谈话顺畅而热烈,甚至使双方达到情投意合、相见恨晚的境界。应该说,这需要一种综合手段,与我们前面介绍的交谈场所、时机、体态包括话题都有关系。这里,再补充两点:
一是认真倾听对方讲话。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授为了证实倾听的重要性,曾专门走进一家酒店。他坐在吧台前,和一个并不认识的人谈话,他认真倾听着,不轻易发表意见,仅仅是归纳、重述和反馈那人对他说的话。没想到当他最后起身离开时,那人却非常满足地对他说:“谢谢,这是这么多年来我经历过的最有意义的谈话。”其实,这位教授除了反馈已经听到的内容之外,并没说什么。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处于被人倾听的位置,他会感觉到自己所讲的东西是有用的因而会继续说,更感兴趣地说,反之,则会使他越来越不想说,或干脆不说。
二是适时运用方言。俗语说:亲不亲,故乡人。中国人乡土观念很浓,在异地异国遇到同乡,如果选择双方共知的家乡方言,很容易唤起对方的情感共鸣,从而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使交谈变得更融洽。
台湾有位交际专家说过这样一段话:喜欢人家说他的方言,这是人之常情。如果你对广州人说广州话,对厦门人说厦门话,对宁波人说宁波话,对上海人说上海话,如果你是他的同乡,就会产生同乡相会的好感,彼此易于接近。如果你不是他的同乡,而能说他的家乡方言,他一定会觉得你特别聪明,虽然初次见面,印象却可能很好,对于你的请求,本来是不允许的,或许可以因此通融些,你的交际,本来不被人注意,或许因此而使人乐于与你接近。我们说方言,在特殊场合下的确容易给交际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但需要提醒的是,方言又不可滥用,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不顾及他人感受,两人用方言单独交谈,是违反礼貌原则的,这时,讲方言就滑向了它的反面,令人反感。
朋友,外部语境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当您与人交谈时,怎么能不考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