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大学之路》-吴军
马云说:
“⼈还是要有梦想的,万⼀实现了呢”?
我⾃⼰也有⼀个⼼愿,就是想当一名⽼师,甚⾄想这辈⼦如果能够办⼀所学校,那是如何美妙的事情。于是,对教育的话题⼀直⽐较感兴趣,加之最近订阅的得到吴军⽼师的《硅⾕来信》,对吴⽼师的价值观和所著书籍多了⼀些兴趣。这套 《⼤学之路》,我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顺便分享⼀下⾃⼰的感受。
⼀所好⼤学承担的角⾊
- 它是培养⼈才的地⽅,将那些有潜⼒有志向的年轻⼈培养成对未来社会有所贡献的⼈;
- 它是⼀个研究的中⼼,引领世界科技的发展,并且会对⼀个国家、⼀个地 区产⽣积极正⾯的影响;
- 它是⼀个新思想、新⽂化的发源地,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 它是年轻⼈的家,是他们度过⼈⽣最好时光的地⽅。
++然⽽,以上的这种⻆角⾊和定位,却和传统的国⼈理解有着很⼤的偏差。国内⽗⺟ 们对成功的渴求,对那⼀纸烫⾦的毕业证书的渴求,远远超过了⼤学教育本身。 学⽣更多的希望⽤⼤学的名望给⾃⼰贴⾦,希望他证⽽⾮⾃证的⽅式,不但混淆了教育的本义,也将终身学习抛之脑后,然后⼤学的结束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的路还⻓长着呢。++
正如易中天也在⼀次讲座中说的:
如今的教育⽬标不应该是“望⼦成⻰”⽽是“望⼦成⼈”。成为真实、善良、健康和快乐的⼈。
成功的⼤学标准
- 当⼀个学⽣从某⼀所知名⼤学毕业后,他不需要再把⺟校的名 字天天挂在嘴边;
- 当⼀个学⽣从⼀所⼆三流⼤学毕业后,那所学校今后会因为出了这样的⼀个学⽣⽽⾃豪。
教育的本质和理念
作者从⼤学的发端讲起,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意义下的⼤学是意⼤利的博洛尼亚⼤学,和巴黎⼤学并称为欧洲“⼤学之⺟”。 回顾⼤学的发展历程,表现为两种类型,两种教育模式:
- ⼀种是英国⽜津⼤主教约翰.纽曼的通才教育,著有《⼤学的概念》,讲求⼤⾏之道。 作者提出,教育“⼤道”应该以良知、理性、仁爱为经,以知识、科技、创新为纬。 按照⽜津⼤主教纽曼的话讲,⼤学教育应该远离今后的职业和谋⽣的技能,⽽传授神和⾃然的⼤道。这就是所谓“⼤⾏之道”的由来,⽽且欧美很多的名校也的确前身都是由教会学校演化⽽来。
- ⼀种是德国的洪堡体系,研究教学合⼀,专才教育,强调职业教育、技能教育。 近代⼤学教育的代表,通过本课的通才教育,研究⽣阶段的专才教育,实现现代教育的整合进化,形成新的样板。
这⾥书中提到了美国HYPMS超级五强学校: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和斯坦福。
重点⼤学的特⾊两个代表性⼈物:
吉尔曼与约翰霍普⾦斯⼤学,艾略特与哈佛⼤学。
剑桥⼤学&⽜津⼤学
脱胎于巴黎⼤学,剑桥⼤学从⽬前⽽⾔要优于⽜津⼤学,特⾊的学院制和导师 制。从严格意义上,剑桥、⽜津和参照⽜津简历的都柏林⼤学没有等同于中国或者美国的硕⼠,他们的⼯程硕⼠属于本科学位的⼀种。在研究⽣阶段,这三所⼤ 学有哲学硕⼠学位和博⼠学位两种。这种硕⼠不同于前⾯本科获得硕⼠,尤其在苏格兰本科毕业都成为硕⼠,没有学⼠。
普林斯顿⼤学和耶鲁⼤学
⽥园诗般的常⻘青藤⼤学,普林斯顿和耶鲁被堪称亚⾥⼠多德式的本科教育的典范,实⾏通才教育,实⾏通才教育,强调学⽣基本素质的培养,给予学⽣在学业上充分的⾃由选择。
宾夕法尼亚⼤学
富兰克林精神与美国梦的典型延续,常⻘青藤中规模最⼤,沃顿商学院、实⽤主 义、直通华尔街都是他的特⾊。
哥伦⽐亚⼤学与⼤苹果(纽约)
⾃由的⼤学、饥饿的狮⼦。
哈佛⼤学
标杆性的常⻘青藤⼤学,约翰哈佛、艾略特改⾰。
麻省理⼯学院和加州理⼯学院
麻省的书呆⼦和hacker⽂化。
加州理⼯更像是天才少年班,是“适合他的⼈的最合适的⼤学”。
约翰霍普⾦斯⼤学
巴尔地摩的象⽛塔,美国第⼀所研究型⼤学,科研经费最多的⼤学。
斯坦福⼤学
硅⾕的摇篮,世界上伟⼤科技公司的摇篮,最均衡的⼀流学科分布。
在这些⼤学⾥,哈佛和耶鲁代表着美国传统的⼈⽂精神,斯坦福则是21世纪科学精神的象征。作者谈到这⾥,讲了一则关于肯尼迪总统和美国导弹之父西奥多·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钱学森的导师)的故事,很好的演绎了美国⼤学对年轻⼈的宽容与帮扶。
1963年,冯·卡门被授予美国第一个国家科学奖,这是在美国人心目中比诺贝尔奖更高的荣誉,每次由美国总统授予。当冯·卡门在肯尼迪总统的陪同下走下白宫的楼梯时,这位81岁高龄的科学家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肯尼迪总统立刻上前搀扶。这时,冯·卡门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年轻人,当一个人往下走的时候是不需要扶的,当他往上走时恰恰需要你扶他一把。”
有关中⻄教育的巨⼤差别
与亚洲的⼀些国家,如中国和⽇本在办学上喜欢按照⼀个标准的模式进⾏努⼒不同,美国的名牌⼤学,尤其是具有较长历史的名牌私⽴⼤学,⽐较强调⾃身特⾊和优势,并且会尽可能地把这种特⾊放⼤,最⼤程度强化⾃⼰的优势。⽐如斯坦 福⼤学强调创业的特⾊,麻省理⼯强调学以致⽤和动⼿能⼒,普林斯顿和耶鲁强调学院制以及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哥伦⽐亚和耶鲁强调在学⽣培养上宽容和⾃由的⼀⾯,杜克强调对本科⽣的个性化培养以及⼤学⽣活的丰富多彩,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全反⽽不若⼩⽽美,⼈作为⼀种思想和精神存在,⽽⾮是简单的⼀种流⽔线⼯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