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自渡子
《黄芩》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小黄芩、黄芩茶、山茶根、土金茶根、腐肠、空肠、经芩、元芩、内虚、黄文。
药科——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
产地——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药类——清热燥湿。
药性——寒。
药味——苦。
入经——胆、脾、肺、大肠、小肠。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血热,吐衄,暑温,湿温,高热烦渴,湿热痞满,胸闷呕恶,肺热咳嗽,胎动不安,黄疸,泻痢,痈肿疮毒。
现治——高血压病,病毒性眼病,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炎,肾炎,肾盂肾炎,传染性肝炎,肠炎,钩端螺旋体病。
参治——太阳与少阳合病,六经实火实热,上焦之火,下焦之热,胃经有热,瘟疫,热
毒,肌表热,风热,潮热,骨蒸,壮热,发热,寒热往来,饮水不止,小儿心热惊啼,失血,血闭,少阳头痛,太阳头痛,肝热生翳,目赤肿痛,眉眶痛,口苦,牙龈作肿,鼠瘘,喉腥,发背,奔豚,肺痨,肺痿,肺痈,乳痈,大肠闭结,肠澼,崩中下血,产后血渴,妇人四十九岁已后天癸却行(或过多不止),便血,膀胱火,五淋,淋露下血,斑疹,火疡,疽蚀,灸疮血出,火丹,恶疮。
药理——下气,逐水,利尿,消谷,消痰,排脓,防腐(外洗创口),调经,保肝,凉心,镇静,清咽,通寒格,利小肠,促进免疫,抗菌,抗炎,降血压,降血脂,抗凝,抗病毒,抗微生物,抗变态反应,抗血小板聚集,延缓白内障,保护肾损伤,低剂量促进免疫细胞增殖,高剂量抑制免疫细胞增殖。
用法——水煎,丸剂,散剂,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撤)。
用量——水煎(常量3~9克),外用(适量)。
禁忌——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脾胃虚寒者忌服,血枯经闭者忌服,血虚胎不安者忌服,阴虚淋露者忌服,气虚小便不利者忌服,脾虚泄泻者忌服,肾虚溏泻者忌服,脾虚水肿者忌服。
自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