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小驿城市故事

扬州八怪的字画特点

2019-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墨缘里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法有些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还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

“扬州八怪”究竟“怪”在哪里,说法也不一。有人认为他们为人怪,从实际看,并不如此。八怪本身,经历坎坷,他们有着不平之气,有无限激愤,对贫民阶层深表同情。他们凭着知识分子的敏锐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对丑恶的事物和人,加以抨击,或著于诗文,或表诸书画。这类事在中国历史上虽不少见,但也不是多见,人们以“怪”来看待,也就很自然的了。但他们的日常行为,都没有超出当时礼教的范围,并没有晋代文人那样放纵--装痴作怪、哭笑无常。他们和官员名士交流,参加诗文酒会,表现都是一些正常人的人。所以,从他们生活行为中来认定他们的“怪”是没有道理的。现在只有到他们的作品中,来加以研究。

      “八怪”不愿走别人已开创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径。他们要创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来自立门户,就是要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风格独创。他们的作品有违人们欣赏习惯,人们觉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正如郑燮自己所说:“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笑我板桥怪。”

        近日读中国书法史明清卷,八怪作品怪异,与几位不完全守旧有关,即融会贯通,以郑板桥为例,创六分半书,有篆隶行草甚至画法入字,令人耳目一新。另外,与商人们的追求喜好有一定关系统。这种说法更加客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