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泰顺行(我的廊桥遗梦之旅)
【元旦•泰顺行】
『美食篇』
米面层—泰顺人的早餐
在泰顺,大街小巷最常见的就是米面层了,做法有点像肠粉,只不过面皮略厚一点,也更筋韧。
米汁有的还加入红米汁,汁液倒在一个用竹子编成的小圆盘中,放入沸水中,盖好锅盖,约一分钟就凝固成完整的面层,面层刚出锅呈晶莹的肉粉色,再将面层平摊在毛巾铺好的平台上,加入由四季豆、油渣、笋干、酸菜等调好的馅料,裹成一个小卷。
这就是当地人最寻常的早餐了,吃两卷再喝杯豆浆,一上午足以元气满满,不过,还是乡下菜市场边的米面层好吃,用料实在,肉香裹挟。
地道的农家菜
在北涧桥对面,有一家特色的农家院落,名为泗水山庄,乍一看还以为是古建筑的景点。进入院落中,宽敞的古建筑四合院,木质瓦顶,院子中的地面还保留石子青砖镶嵌的原样,周边摆了很多大圆桌,藏青花棉桌布,大红灯笼高高挂,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风味。
在期待中点了泥鳅汤、九层糕、笋干肉片、土豆饼、清炒秋葵、野菜蛋汤,上菜很快,筷子立马就应接不暇了。菜品极具农家特色,泥鳅汤与九层糕让我现在还在回味着。
泥鳅汤汤汁浓稠,除了泥鳅这一主角,还加入米粉、地瓜粉、笋片、苋菜干等,所有食材在一锅中,既丰富又统一、既复杂又平衡,是来泰顺必点的一道菜。
而九层糕,在我印象中直接蒸制食用的,这里是将九层糕切成片用油煎,撒上椒盐,趁着热气吃最好,除了几块盐粒不均匀外,吃了一块又一块,不一会儿就撑得饱饱的。
我的茶余饭后
在北涧桥头有一家茶馆,元旦人不多,幸运地享受到了最佳观景位置,点一壶茶,瓜子、小菜是搭配。
透过玻璃窗,老樟树下游人如织,思绪纷飞,竟想起童年时光,也是这样的樟树底下,摆上竹床,小孩子四平八仰地躺着,长辈摇起蒲扇坐在旁边,唠着家长里短鬼怪故事。
就这么静静地坐着,看着行人在搭石上摆着各种姿势拍照,听着桥头做买卖的乡亲的吆喝声,又身处在这么美的画卷中,好似时间沙漏也流逝地更慢了一些。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也慢,我此番有幸,也能享受这慢时光……
泰顺古村落『廊桥篇』
来泰顺,就是为了廊桥,但廊桥分布较散,只看了北涧桥、溪东桥、文兴桥和东洋桥。
廊桥造型古朴,原本是为了人们渡河用,却设计成这般极具艺术美感。桥屋灰瓦红身,屋檐翼角飞挑,有的还设计成两三层的重檐楼阁,与周边的青山绿水、古民居融为一体。远处山体氤氲着雾气,近处廊桥似长虹饮涧、新月出云,好一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
走上廊桥,看到内部墙面上画有各种图腾,有莲花、龙、祥云、祥瑞等,还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
在桥底部观看廊桥,古人的智慧展现地更为淋漓尽致,很明显地看到木头纵横交错,利用木头交叉所产生的受压力,不需要钉铆,就能相互平衡保持其稳定性。即使是看了缩小版的廊桥模型,其巧妙的结构,还是令人惊叹。
在北涧桥头还有一座廊桥文化展厅,基本上有特色的廊桥都有一个缩小版模型,加以一些资料介绍,对廊桥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彻了。
展厅一楼还是一个木偶戏舞台,每天都有有场次表演,可惜没赶上表演场次,甚是遗憾。
『古村落篇』
来泰顺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廊桥,更是那些散落在不起眼角落的古民居。
泰顺东洋在古代就是重镇,官绅众多,人文气息浓厚,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古建筑群。
来到这古村,民风非常淳朴,看到敞开的院落,可以直接进去观看,不用敲门也不用问询。守着古民居的村民或忙活着自己手中的事,或热情地为你讲解这房子的一砖一瓦,一窗一棂。
此次去了福府、龙门府邸、卐府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府邸,大致分在普通民居、乡绅富豪民居以及儒林学士民居这三类。
古民居里面的结构都大体相似,中轴对称的四合院,院子中铺就的石子巷道早已磨得发亮,石子缝隙中还长着青苔,原始古朴。而厅堂的吊顶、木门的雕饰、石子路铺设的图案根据身份区别又大不相同,比如儒林学士民居的院落入目所及就是一条官道,象征意味浓厚,房门更是雕龙画凤,官家权利尽显;屋舍的门楼、厅堂以及规整的院坝、精美的雕饰,无不显露出昔日的繁华,
而现在,深宅落败,青藤相伴;泛黄老墙,岁月苍茫,过往故事又与谁人诉说。旅行就是这样,即使遍览所有的记录文字,都不及眼中所见万分之一,站在院落中间,望着这四方天地,只愿这古建筑能存留得更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