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2020-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鼎尚CULTURE

     今天是4月4日,清明节——我们深切哀悼抗疫牺牲烈士、逝者同胞和西昌森林救火牺牲烈士!

      记得读书的时候,学校每年都要在这块(1)时候把学生组织起来,高举着少先队队旗,抬着自己扎的大花圈,戴起红领巾拿着小白花,一长溜队伍随到队鼓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声,到南门外先(2)的烈士陵园(现在人民医院康复大楼处)扫墓。念悼词、默哀、献花,有时还要举行新队员入队宣誓,而且回及(3)要写作文,真是庄重严肃又深受教育。有些远的农村学校呢就找两三块大货车,把学生老师拉起来扫墓,让大家牢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这种公祭传统值得继承和发扬。

        清明节也是民间上坟(4)祭祀的日子,有些人远天远地(5)的都要赶回老家,为去世亲人的坟头除去杂草,添几把新土,奠两杯薄酒,在纸钱香烛的青烟中拜上一拜,不忘先人的恩德。这不止是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一块节日,更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一种文化纽带。所以,这些年的清明会也是越来越盛行和隆重了。各地同宗同族的人些每年清明前后都要相约在某地聚会祭祖,大办九斗碗(6)。热热闹闹中是推杯换盏的家族之情,家长里短的感情交流,是共敬祖先、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家道传承。有些还逗钱(7)互相帮衬,编修族谱,研究宗族历史及文化的传续。

        这块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习俗是清明节的两大节令传统之一。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是天地信仰、祖先信仰。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文化包含了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传承着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甚至早在唐宋以后,国家就设立了“墓祭”假期,以方便身在外乡的人回家扫墓上坟,可见这一传统的久远和重要。清明节在历史的发展中还融合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忠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其实它的起源并不是状块(8)的。《周礼》早就记载有“司炬”之官,每年仲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持火种容易引发火灾,春雷的发生也会引起山火。所以,古人在这时候要把上年传下来的火种灭了,也就是“禁火”,然后再重新钻燧取出新火叫“改火”。在汉代,寒食节要禁火一个月,到唐代才变成三天,到了宋元时候,清明节就取代了寒食节——这应该跟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条件有关。但寒食节吃冷食的习俗是一直传了下来,而且还增加了秋千、斗鸡、蹴鞠等民俗。吃馓子就是南北方都有的习惯,我们四川的油茶馓子、豆花馓子就很有特色,比如油茶馓子就是在和到鸡蛋打乱的米糊糊中撒上捏碎的油炸馓子,再加上海椒油(9)、花椒面、酥黄豆、榨菜颗颗、葱花(儿),麻辣鲜香,想起来都忍不住流口水。我们遮(儿)(10)好像没得,但现在网上是有得卖的。

        清明节还融合了另一块比较古老的节日——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主要活动是春游、春浴、祓禊——临河洗澡,祈福消灾。但这各时候的“三月三”大多演变成了庙会一类的民俗活动,在邛崃永丰场就有童儿会。一到三月三这天,四里八乡的人些都跑到三婆娘娘殿及买或抢木雕的童子。据说那“加持”过的童子除能给小娃娃护佑外,抢来的童子还会给没有子嗣的人家带来福报,添生贵子。因此,这童儿会十分闹热,甚至还会因争抢童子生出一些事端来。

        杜牧有首描写清明节的诗很有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但清明节并不像他所说的都是“雨纷纷”──可能那天他恰好碰到下雨,要不就是心情不好。其实这段时间正是春暖花开,气清景明的时候,很适合春游观景,吟诗作赋。虽然好些榻榻(11)的油菜花都开过了,但桃花、梨花还当时候,坐在花红柳绿中喝哈(儿)(12)茶,摆点龙门阵或打打小麻将那是扎劲(13)得很,有点“天人合一”的感觉。所以,这踏春郊游,亲近自然就成为清明节的又一个大的节令传统,各块地方都有各自的节庆活动。我们读书那各时候,一到这块季节,老师都要带学生及春游,三五块人分成一组,各自带上锅锅碗碗、油盐柴米些,一路欢天喜地到塔子坝、石河堰、竹溪湖这些风景好的榻榻游玩野炊,自己挖坑搭灶煮出的饭菜比啥子都香。现在的学生在学校或家头恐怕是体会不到那种春游野炊的童趣和欢乐了!

清明节前后也是采摘春茶的高峰时节,像邛崃夹关和名山、蒲江那些榻榻都有采茶节。春游踏青的人在游玩休闲中还能体验一下摘茶的乐趣,买一两斤农家春茶回及尝鲜。都说明前(清明前)茶好,生态、鲜嫩、甘香,但是不经泡,那些喝起不过瘾的老茶客往往更喜欢谷雨茶,鲜香而又味浓。这块季节除了摘茶,农村还正忙到起种瓜种豆和栽种果木,现在的植树节就是来源于清明节纪念神农氏的戴柳、插柳习俗——连观音菩萨都还拿着度人的柳枝呢。

        清明节气的交节时间是在每年的4月4号或5号、6号。《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天,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解释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谓之清明。”这就是清明节的由来。

      注释:(1)这块:这个。块为量词。(2)外先:外面,外头。(3)及:去的意思。(4)上坟:扫墓。(5)远天远地:天远地远的意思。(6)九斗碗:四川的一种特色餐饮文化风俗,又叫田席、坝坝宴。凡结婚等重大活动都要大摆宴席,以蒸菜为主要特色,川东地区有“三蒸九扣”的说法,川西坝子大多叫“四冷四热”。(7)逗钱:筹钱,逗份子。(8)状块:这样,这样的。(9)海椒:辣椒。(10)遮(儿):这里。(11)榻榻:地方。(12)喝哈(儿)茶:喝会儿茶。(13)扎劲:指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鼎尚者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