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
疫情防控工作虽然取得很大进展,可“停课不停学”的理念,已扎根在每一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心中。
昨晚,老师布置让同学们自主学习《桂花雨》一课,并于第二天早晨在学习群中交流汇报。今天一大早,第三小组群里的几位同学已经展开了激烈地讨论。
林涛发的问题和表情可以看出他的困惑:课文中有两处用到了同一个——“浸”,“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浸”是浸泡的意思,花盛开的时候,说明花香特别浓。这我可以理解,而整个村子全年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难道桂花还能整年都香吗?
叶雯感慨地说:“这两句中的‘浸’字,用得可是妙极了。花香无形,作者却用这两个字让我们对花香可感可触。故乡的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香已不受时间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村子里人们的生活。”
任晓晓像窜天猴似的,连发一串表情,激动地说:“我知道,我知道……3~6自然段,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既能体现‘全年’,也能看出在作者记忆里与桂花有关的童年回忆。‘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想着收了桂花,给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各送一箩,让他们做糕饼;‘桂花盛开’,浸在桂花香里的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或者应该说是整个村子,可见花香浓郁;大人孩子一起摇桂花,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落下的桂花像下雨,我喊着‘好香的雨呀’,这些描写能看出村里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桂花摇落以后’,晒桂花、收桂花、泡桂花茶;还有‘过年时’,做桂花糕。可不是‘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嘛!桂花香是无时无处不萦绕在乡亲们鼻尖的,香味儿已进入村子的角角落落和每个人的心里。”他刚说完,同学们都向他竖起大拇指。任晓晓得意地摇来摆去。
组长王培表扬了大家之后,又向大家提出了问题:“我”念中学时,全家到了杭州。那里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真叫香飘十里。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难道杭州的桂花真的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林涛说:“母亲这是想家了。”任晓晓说:“母亲不是比哪里的桂花香味儿更浓,而是他对故乡的感情更深。”叶雯说:“在母亲心中,桂花已经成了家乡的代名词。即使闻到的是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的却依然是故乡的亲人。”班长肯定了大家的看法,总结说:“作者借助桂花,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事物中,这是一种抒发感情的好方法,我们也要学以致用。”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小组讨论学习在一片赞同声中结束了,同学们通过交流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明白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的重要性。“停课不停学”,相信疫情过后,网上交流依然是老师和同学们学习的一个平台,孩子们在更便捷的平台上学习着,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