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的“涌现”现象
1、蚁群的智慧
蚂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小动物,它们已经进化超过了一亿年,已知的蚂蚁物种也有超过一万两千多种。
听闻,蚂蚁是一窝一窝地生的。一只蚁后到了交配期,她会飞到一个单独的地方,然后很多公蚁,也全都飞过去和她进行交配,交配完了以后,母蚁带着很多很多的精子回到窝里,一次下一窝,一只蚁后能活15到20年,每过一段时间下一窝。
蚂蚁是群居类的动物,在这一亿多年的进化当中,已经形成了它们自己的生存策略和智慧。
“弓背蚁”会圈养蚜虫和粉蚧,获取它们的排泄物(蚁学家们称之为蜜露),从而成为自己的食物。
一窝“切叶蚁”食草的食量相当于一头牛,它们还会使用这些草的叶子去培养真菌,收获蘑菇,从而拥有自己的农场。
“行军蚁”搜索食物的路线和阵型,会遵循二分法则,所有的蚁路支脉都是由一根主干分成两个支脉。
蚂蚁的巢穴也堪称艺术品,它被建造成由一个一个的单元构成,里面包含水平的巢室和垂直的通道。
一只只的蚂蚁是一个个的个体,没有智慧,但这些个体的行为却导致了群体的行为,形成了蚁群的智慧。
这种情况一般称为自组织。
2、自组织结构
组织是指系统内的有序结构或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
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
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协同而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
自组织结构是指系统自动的从无序走向有序,从简单走向复杂,从低级走向高级,甚至具有了自我生长、学习、反馈、进化、更新的能力。
我们通过蚂蚁了解了自组织,自组织可以把个体的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可以让群体具备了群体智慧。
自组织的例子有很多很多。
比如,我们聪明的大脑,也是由脑神经元自组织形成的。
3、涌现现象
整体等于部分之和,是还原论。一辆汽车,可以被拆解成无数的零件单元,然后还可以一一拼凑起来。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涌现。涌现是不可还原的。
涌现是指一个系统当中个体之间预设的简单互动行为所造就的无法预知的复杂样态的现象。
涌现现象的产出往往依赖于自组织结构,其呈现非线性。
蚁群不是个体蚂蚁的简单相加,而是另一个智能体。
涌现现象最大的秘密就是:个体并不重要,个体与个体之间发生的连接和相互作用才最重要。
考夫曼说,生物的复杂性不是来自于基因,而是来自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类的单个神经元非常简单,但是无数个神经元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就会涌现出思维和意识。
人的性格是大脑神经网络的涌现。
能够驾驭树叶之舟在溪流上航行,是蚁群的涌现。
其实,个体与个体之间遵循着极其简单的规则,但发生了连接和相互作用之后,却能涌现出整体上的新秩序。
不仅蚁群,鱼群、雁群、人群,都是如此。
4、激发群智涌现
要使涌现现象发生,就要理解自组织结构,要去创造条件鼓励自组织行为的发生。
企业也是组织,很多企业喜欢控制,就像轮船一样,只有少数几个高高在上的人决定着行驶的方向。这样的组织属于机械性组织,喜欢考核KPI,喜欢自上而下地发号施令。
企业也应该鼓励自组织行为的发生,要靠员工的自驱力,要靠企业的使命和愿景,要激发员工群智涌现现象的发生。这样的组织属于生物型组织,比如,苹果APP、微信社交、淘宝电商、美团外卖、滴滴出行等等。
企业要有企业的使命,个人要有事业和人生的使命,要让个人和企业的使命同频共振,目标一致。
更多的企业决定应该是从大量的员工中间涌现出来,而不是少数几个人决定出来的。
企业的人员样本要足够地多,不管是合伙人、股东,还是普通员工,一定要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学历高的学历低的,任意组合。这样才更容易产生连接和相互作用,甚至是化学反应。
企业制定的规则也一定要简单,这样才能更有利于自组织行为的发生。
这样才能在一致的价值观之上,涌现出更多复杂的多样性,从而形成企业自己的独特性和极具竞争力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