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笔记:《父母的语言》
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的语言,父母语言的丰富性、积极性、互动性,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以及情绪的稳定。
经过大量且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和数据收集后,作者萨斯金德医生发现了早期语言环境对孩子的决定性影响。也就是说,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能影响孩子学业的好坏,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无论出身如何,每个孩子都有着无限的潜力可以被开发,但是这些潜力的开发程度却被早期语言环境中的3000多万词汇量拉开差距。
优化大脑的亲子沟通方式——3T原则:
① 共情关注:跟随孩子的注意,有意识地观察孩子关注什么,及时解说和回应。
场景:两岁孩子在读绘本过程中离开,跑去玩积木。
非共情关注:回来!故事好精彩呢!你看!
共情关注:这是积木。你现在拿的是红色的长方形的积木,摸一摸。
父母用语言开发孩子大脑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关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给予孩子回应。
孩子不像成年人一样有责任感,会把注意力放在被下达的任务上,他们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只愿意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孩子很不情愿地参加了某项活动,那么他们就很难在这项活动中学到词汇。
共情关注是最细微的一项原则,它要求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等到时机成熟,再去和孩子谈论。换句话说,孩子关注什么,父母就关注什么。即便孩子关注的东西一直在变化,父母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及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
大量的研究报告表明,如果新生儿被晾在一边,任其哭闹的话,他的大脑就将遭受负面的影响,导致学习能力变弱、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控力变差,无法信任他人。严重的还能引发成长过程中其他的健康隐患。
② 充分交流:描述日常活动、不用代词、训练“脱离语境的语言、扩句。
多跟孩子交流。
交流的目的不是零散的话语,而是为了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学会他们的使用方式。如果父母让孩子接触到广泛的词汇,长年累月后,孩子的语言水平会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以下四个方式能让父母大量增加孩子的词汇输入量。
(1) 描述日常活动
即一边干活,一边描述出正在做的事情。
对于孩子来说,听到一个词语,就立马知道了它指的是什么。这样做除了能拓展孩子的词汇量,还能让孩子明确知道词汇发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教孩子刷牙时,父母可以这样说:
“到刷牙时间啦,我们谁先来?”
“找到你的牙刷!你的是紫色的,爸爸是绿色的。”
“现在我们要把牙膏挤到牙刷上。”
“来,一点点挤。干得真棒!”
“好,现在准备刷牙了,开始刷吧,从上到下。还要刷刷舌头。”
(2) 不用代词
比如:本子在哪里?
代词交流:在那里。
非代词交流:在房间妈妈的办公桌上。
(3) 训练“脱离语境的语言”
父母可以使用双方都熟悉的词语进行“脱离语境的语言”训练。比如和孩子聊聊一起做过某事的经历、孩子喜欢的玩具、以前认识的小伙伴等等。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根据自身的词汇水平来理解未知的概念。
如果他能很好地理解和回应“脱离语境的语言”,那么日后他在学校的成绩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4) “扩句”
在给孩子的回复上增加词量。孩子说出一个词的时候,父母最好回复两三个词;如果孩子说三个词,父母则以短句回答。
孩子:“抱抱我,抱抱我!”
你:“你想让爸爸把你抱起来?”
久而久之,这段父子对话就会进化为:
“爸爸,我好累,把我抱起来吧。”
③ 轮流对话:命令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没有益处。多提问,用启发式提问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尤其对一些因果关系的描述,用轮流对话与孩子沟通,孩子能学习更多。
命令:不要摸!烫!
启发式提问:水壶正在烧水,很烫,这时候摸它会怎样呢?
3T实践:
在了解了科学的亲子沟通方式后,父母可以将丰富多样的词汇融入该语言框架,在日常对话中灵活运用。以下是几组示例,提供给父母们参考。
① 培养数学能力的对话:
共情关注:
你发现孩子想要自己穿衣服。
充分交流:
“你的小裤子上有5个扣子,能帮妈妈/爸爸把它们数出来吗?1个,2个,3个,4个,5个。好了,5个扣子都扣好了,现在你可以去上学了!”
轮流谈话:
让孩子负责扣纽扣,而你负责数数。
② 培养空间能力的对话:
共情关注:
你发现孩子喜欢一个满是泡沫的浴缸。
充分交流:
“泡沫就像是一床巨大的白色被子。你看你的手臂上的泡沫,排成了直线的样子。哇,你看,我找到了一个圆圆的泡泡岛。它的四周都是水。现在泡泡慢慢靠近了你的手,但离你的脚趾还很远。”
轮流谈话:
“看看,你满手都是泡沫。除了你身上,哪里的泡沫最多呢?现在看看你的毛巾是什么形状?对,是正方形的。看看肥皂是什么形状的?对,是长方形。现在我们把肥皂放在毛巾里。你看,正方形里包含着一个长方形啦。”
③ 培养自制力与独立思考的对话:
共情关注:
你注意到刚刚起床的孩子,急着要去看外公。
充分交流:
“来,我们把衣服穿好,待会儿就要去看外公。这里有条紫色的裙子,还有一条粉色的。紫色的上面绣有漂亮的花朵,而粉红色的带有荷叶边。”
轮流谈话:
“你想穿哪一条?”
“粉色的吗?我以为你要紫色的那条呢!”
“你喜欢这条裙子是因为它有口袋吗?”
“原来如此,这样你就可以把外公给你的糖果装进去了。”
“粉色最好,因为它最适合用来不停地转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