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眼中不同的婚恋观泽西每天写1000字

文化入侵那点事

2017-03-05  本文已影响28人  泽西_

其实说起来,文化入侵是个概念混淆的词。蹊跷之处在于界限的模糊,无法认定什么样的行为属于入侵,什么样的行为归为文化交流。最早在清朝就有大臣向朝廷提出要守住教育权,然而随着数次对华侵略战争的影响,宗教、教育和行政制度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已经开始攻城略地。

从最初清末的西方文化对华输出伊始,大部分人对其还是抱有抵触和恐惧思想的。纵使贵为皇帝,康熙见到火枪的威力之后也大为震惊,以至于直到清末,后代皇帝们也依然遵照先祖的遗训不大力发展火器。西方文化早期在中国的传播主要以传教士开展教会活动、办教会学校为主,宣扬“神”的力量。然则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深厚儒家文化和在国内发扬光大的佛家文化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思维壁垒,主流的思想并未受到很大的冲击。

第二次大规模的文化入侵发生在90年代末,影视作品播放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文化传播的距离,开始有人过洋节、吃西餐、穿西服。虽说在中外文化交汇丰富的上海或是香港这样的城市,这些早就不是新鲜事。可在内陆混沌闭塞的信息环境之下,也开始有这样的氛围,这是闻所未闻的。

要论中西文化差异,那寥寥几句肯定讲不透彻。但要论两者的根本差异,却很简单。中式文化的神在乎一个“无”字。具体说来有很多例证,国画中的“留白”就是“无”的思想体现,用空白来代替天、代表水;道家讲的“无为”,就是虚怀若谷,把自己放在世事之外。反之,西方文化中通常强调“存在”的概念,也就是“有”。强调人的力量,认为人是推动世界进程的一份子,所以科学精神,唯物论,通通由此而来。

仔细分析影视作品,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式英雄崇尚中年文化,认为年轻人太稚嫩,容易冲动坏事;老年人行将就木,思维僵化;而中年人既有阅历,又有充足的精力,是中坚也是核心。西方电影创作的原型强调年轻人和老者,他们的逻辑是年轻一代更比老一代要更强,是基因的进化;同时老者作为掌控全局的智者,是指挥若定的司令官和最后的防线。最近上映的《长城》和《金刚狼3》就是其中很具代表性的作品。

最后从文化的调性来看,中式文化更接近企业文化中的弱势文化,是用道德、伦理等弱关系进行传递的;西方文化则是“狼性”十足的强势文化,表现为法律、规则这样的刚性体系。

站在全球的立场上看,文化之间互相侵袭,融合或孤立都是促使文明持续发展的法则。试想如果当年中国的火药没有传入西方,而中土世界也没有电能和内燃机,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对自己民族、国家的文化内核的拥护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打击自己不认同的文化体系,看不到另一个世界智慧之火的人,就如同井底之蛙一般,看不到辽阔的天空,更看不到大千世界的漫天星辰。可谓固步自封,斯可悲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