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我不想‘冷漠’
三四十年代的人会有“重男轻女”的观念,例如我的爷爷。
父亲二十出头的时候,因为性格沉稳,做事踏实,而深得爷爷的喜欢。后来,父亲和母亲成了家,母亲也深得婆婆的喜欢,直到有了我,父母被迫分家,出来单过。因为,我是个女孩子。
那之后,爷爷不待见父亲母亲,在父亲开口跟爷爷请求帮助的时候,爷爷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尽管那时爷爷有给予帮助的能力。
这些,都是从母亲那里听来的。
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我和爷爷奶奶就不亲近,我本能地靠近,我很想珍惜身边的亲情,可是,我尝试了,却没有改变,我不知道要如何才能和爷爷奶奶变得亲近,似乎,他们已经习惯了原本的状态,而我和爷爷奶奶的交集也越来越少。
上大学的时候,那年秋天,我接到了母亲的电话,电话里,能听出母亲的声音沙哑,母亲说爷爷出了意外,走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不受控制,在我意识到自己哭了之前,眼泪已经流下来了。
少不经事的我没有对死亡的概念,也觉得死亡离自己很遥远,听到爷爷突然离开的消息,才真切地体会到,原来,死亡那么远又那么近。没来得及见最后一面,是遗憾,而心里那份亲情的缺失,不仅仅是遗憾。
每当有人谈论起谁谁的爷爷奶奶多么疼爱孙子、孙女时,我都是无比的羡慕,不仅羡慕他们被疼爱,更羡慕,他们彼此有那份爱的寄托。
我以为渐渐长大了,我也习惯了或是适应了和爷爷奶奶之间的状态,直到那时,听到爷爷离开的消息,自己无声的流泪,那时我才明白,我始终都向往那份亲情,我始终都不想‘冷漠’以待。
爷爷离开之后,每次放假回家,我都会去看奶奶,和她聊天,陪她遛弯,或许是上了年纪比较恋亲人,或许是一个人太孤单了,或许其他什么原因,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奶奶,亲切、和蔼,那些我年幼时缺失的,就在一点点的补回来,我想,奶奶不会知道,我是多么庆幸那种‘冷漠’已成为过去,我又是多么庆幸我抓住了这个机会填补曾经的缺失。
人生就像一趟列车,却只有单程票,有些走了人的,不会再回来,而在身边的人或许下一秒也要离开,原本,这有限的行程中,我们就应好好珍惜身边人,原本,人之所以有感情,就不应该‘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