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
自小我就是姊妹6个中最不听话的那个。
上面俩姐姐,下面俩妹妹,排行最小的是弟弟。
上世纪60、70年代,经济状况极差,父母养育我们6个孩子,可想而知其艰难程度,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尤其重,父母扛着极大的精神压力,瘦弱的双肩挑着生活的重担,几个女儿虽然个个勤快,奈何种地是力气活,因此苦了父亲一个劳动力,母亲的不容易我们从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生养6个孩子的同时,田间地头的活计一样都不能落下,生孩子身体调养不好,生活又辛苦,母亲的腰酸腿疼伴随一生。
其实这样状况的家庭是极需要乖顺孩子的,我姊妹几个在村里也是出了名的能干听话,大姐没念过一天书,直到现在还有背上书包上学的梦想,二姐和妹妹也没念完小学,唯我上完初中,后来弟弟高中,父母曾一度对我寄予厚望,奈何最终还是失望了,我迷上了看小说,学业每况愈下,初中毕业开始打工生活。
我知道父母对我的失望,也怨恨他们对姐姐妹妹的“偏心”,感觉自己不上不下夹在中间多余到无人关注疼爱,对父母的不满变成叛逆对抗任性,每每把父母气得瞪眼睛,好在他俩没有对我暴力相向,在我过了少不更事的年龄后也时常感觉到难为了父母两人。
今年我也到了印像中父母的年龄,儿子上周二(10月24号)刚举办完婚礼,本地风俗是婚后三日回娘家加上回姥姥家上喜坟,因儿媳娘家太远把上喜坟的日子拖延一天。
事前二姐打电话告诉我上喜坟需要置办的物品:娘家大爷叔叔兄弟等族人每家每户为四包点心(果子、也叫到口酥),每家都会给新人一个红包作为回礼,说完二姐又补充说其实现在人已经不吃那种点心了,只是形式而已。
我说那就换成别的吧,各种面包蛋卷类大人孩子们都爱吃的,传统的那种点心放我家里我也不会吃,放一段时间也就扔了。
晚上弟弟打电话问点心鞭炮(上坟用)准备好了吧?我说准备了其它蛋糕面包类代替了他们说的果子,弟弟说从来没人用过,问下娘,电话里听见娘说:就怕有人不高兴怎么办?
弟弟也担心,说别人都是拿果子,没听过有人用别的东西的,娘怕惹家族里人生气呢。
我的叛逆本性来的痛快:不行,就换成其它能吃的东西,有人如果因为这个生气随它,这种人不见也罢。
放下电话我知道母亲的担心,娘是个细心人,父母一辈子在村里名望极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好人,极善极朴实,我有一点点担心一点点对母亲那种小心生气,还有叛逆后的痛快感。
早8点带上东西到了娘家,本家叔叔大爷兄弟一会都聚齐了,有三十多年没见过的在外地退休回老家养老的二叔,有离家二百公里自小跟我一起长大一起上学的小叔,即使在家工作的其它人平时也难得见上一面,因此相见非常亲热,分派礼物收红包上酒店吃饭一气喝成……
饭后回来,弟妹打开礼包,看见里面各种吃的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我说没有“到口酥”,弟妹说:这个多好,比“到口酥”强多了,现在谁还吃那个。
事情完满结束,生活中平常又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