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Java虚拟机类加载机制

2020-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谭嘉俊

本文章讲解的内容是Java虚拟机类加载机制

概述

Java虚拟机把描述类的的数据从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并对数据进行校验转换解析初始化,最终形成可以被Java虚拟机直接使用的Java类型,这就是Java虚拟机类加载机制

与那些在编译时需要进行连接工作语言不同,在Java语言里面,类型的加载连接初始化过程都是在程序运行期间完成的,这种策略虽然会令类加载稍微增加一些性能开销,但是会为Java应用程序提高高度的灵活性Java里天生可以动态扩展语言特性就是依赖运行期动态加载动态连接这个特点实现的。

类加载的时机

被加载虚拟机内存中开始,到卸载内存为止,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加载(Loading)验证(Verification)准备(Preparation)解析(Resolution)初始化(Initialization)使用(Using)卸载(Unloading)七个阶段,其中验证准备解析三个部分统称为连接(Linking),这七个阶段的发生顺序如下图所示:

TheLifeCycleOfAClass.jpg

加载验证准备初始化卸载五个阶段的顺序是确定的,类的加载过程必须按照这种顺序按部就班地开始,而解析阶段则不一定: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初始化阶段之后再开始,这是为了支持Java语言运行时绑定(也称为动态绑定或晚期绑定)。注意,这里写的是按部就班地开始,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完成,强调这点是因为这些阶段通常都是互相交叉地混合式进行的,通常会在一个阶段执行的过程中调用激活另外一个阶段。

什么时候下需要开始类加载过程第一个阶段加载Java虚拟机规范中并没有进行强制约束,这点可以交给虚拟机的具体实现来自由把握。但是对于初始化阶段Java虚拟机规范则是严格规定了有且只有五种情况必须立即对进行初始化(而加载、验证、准备自然需要在此之前开始)

对于这五种会触发进行初始化的场景,虚拟机规范中使用了一个很强烈限定语有且只有,这五种场景中的行为称为对一个进行主动引用。除此之外,所有引用的方式都不会触发初始化,称为被动引用

被动引用有如下例子:

类加载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详细讲解一下Java虚拟机类加载的全过程,也就是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五个阶段所执行的具体动作。

加载

加载类加载(Class Loading)过程的一个阶段,在加载阶段,虚拟机需要完成以下三件事情

相对于类加载过程的其他阶段,一个非数组类加载阶段(准确地说,是加载阶段中获取类的二进制字节流的动作)是开发人员可控性最强的,因为加载阶段既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引导类加载器来完成,也可以由用户自定义的类加载器去完成,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定义自己的类加载器去控制字节流的获取方式(即重写一个类加载器的loadClass()方法)。

对于数组类而言,情况就有所不同,数据类本身不通过类加载器创建,它是由Java虚拟机直接创建的。但数据类类加载器仍然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数据类元素类型(Element Type,指的是数据去掉所有维度的类型)最终是要靠类加载器去创建,一个数据类(下面简称为C)创建过程就遵循一下规则:

加载阶段完成后,虚拟机外部的二进制字节流就按照虚拟机所需的格式存储在方法区之中,方法区中的数据存储格式虚拟机实现自行定义,虚拟机规范未规定此区域的具体数据结构。然后在内存中实例化一个java.lang.Class类的对象(并没有明确规定是在Java堆中,对于HotSpot虚拟机而言,Class对象比较特殊,它虽然是对象,但是存放在方法区里面),这个对象将作为程序访问方法区中的这些类型数据的外部接口

加载阶段连接阶段部分内容(如一部分字节码文件格式验证动作)交叉进行的,加载阶段尚未完成连接阶段可能已经开始,但这些夹在加载阶段之中进行的动作,仍然属于连接阶段的内容,这两个阶段的开始时间仍然保持着固定的先后顺序

验证

验证连接阶段第一步,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为了确保Class文件的字节流中包含的信息符合当前虚拟机的要求并且不会危害虚拟机自身的安全

Java语言本身是相对安全的语言(依然是相对于C/C++来说),使用纯粹的Java代码无法做到诸如访问数组边界以外的数据将一个对象转型为它并未实现的类型跳转到不存在的代码行之类的事情,如果这样做了,编译器拒绝编译。但前面已经说过,Class文件并不一定要求用Java源码编译出来,可以使用任何途径产生,甚至包括用十六进制编译器直接编写来产生Class文件。在字节码语言层面上,上述Java代码无法做到的事情都是可以实现的,至少语义上是可以表达出来的。虚拟机如果不检查输入的字节流,对其完全信任的话,很可能会因为载入了有害的字节流而导致系统崩溃,所以验证虚拟机对自身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验证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是否严谨,直接决定了Java虚拟机是否能承受恶意代码攻击,从执行性能的角度上讲,验证阶段的工作量在虚拟机类加载子系统中又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验证阶段大致上会完成下面四个阶段检验动作文件格式验证元数据验证字节码验证符号引用验证

文件格式验证

第一阶段要验证字节流是否符合Class文件格式的规范并且能被当前版本的虚拟机处理。这一阶段可能包括下面这些验证点

实际上,第一阶段验证点还远不止这些,上面这些只是从HotSpot虚拟机源码中摘抄的一小部分内容,该验证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入的字节流能正确地解析并存储于方法区之内格式上符合描述一个Java类型信息的要求。这阶段的验证基于二进制字节流进行的,只有通过了这个阶段的验证后,字节流才会进入内存的方法区中进行存储,所以后面的三个验证阶段全部是基于方法区的存储结构进行的,不会再直接操作字节流

元数据验证

第二阶段是对字节码描述的信息进行语义分析以保证其描述的信息符合Java语言规范的要求,这个阶段可能包括的验证点如下所示:

第二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对类的元数据信息进行语义校验保证不存在不符合Java语言规范的元数据信息

字节码验证

第三阶段是整个验证过程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数据流和控制流分析确定程序语义是合法的、符合逻辑的。在第二阶段元数据信息中的数据类型做完校验后,这个阶段将对类的方法体进行校验分析,保证被校验类的方法在运行时不会做出危害虚拟机安全的事件,例如:

如果一个类方法体的字节码没有通过字节码验证,那肯定是有问题的;但如果一个方法体通过了字节码验证也不能说明其一定就是安全的。即使字节码验证之中进行了大量的检查也不能保证这一点。这里涉及了离散数学中一个很著名的问题Halting Problem: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通过程序去校验程序逻辑是无法做到绝对准确的——不能通过程序准确地检查出程序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结束运行

符号引用验证

最后一个阶段的校验发生在虚拟机将符号引用转化为直接引用的时候这个转化动作将在连接的第三阶段——解析阶段中发生符合引用验证可以看做是对类自身以外(常量池中的各种符号引用)的信息进行匹配性校验,通常需要校验下列内容:

符号引用验证的目的是确保解析动作能正常执行,如果无法通过符号引用验证,那么将会抛出一个java.lang.IncompatibleClassChangeError异常的子类,如java.lang.IllegalAccessErrorjava.lang.NoSuchFieldErrorjava.lang.NoSuchMethodError等。

对于虚拟机类加载机制来说,验证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但不是一定必要(因为对程序运行期没有影响)的阶段。如果所运行的全部代码(包括自己编写的及第三方包中的代码)已经被反复使用和验证过,那么在实施阶段就可以考虑使用-Xverify:none参数来关闭大部分的类验证措施以缩短虚拟机类加载的时间

准备

准备阶段是正式为类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类变量初始值的阶段,这些变量所使用的的内存都将在方法区中进行分配。这个阶段中有两个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需要强调一下:首先,这时候进行内存分配的仅包括类变量(被static修饰的变量),而不包括实例变量实例变量将会在对象实例化时随着对象一起分配在Java堆中。其次,这里所说的初始值通常情况下是数据类型的零值,假设一个类变量的定义为:

public static int value = 123;

那变量value准备阶段过后的初始值0而不是123,因为这时候尚未开始执行任何Java方法,而把value赋值为123putstatic指令是程序被编译后,存放于类构造器<clinit>()方法之中,所以把value赋值为123的动作将在初始化阶段才会执行。下图列出了Java中所有基本数据类型的零值

ZeroValueForTheBaseDataType.jpg

上面提到,在通常情况初始值零值,那相对的会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果类字段字段属性表中存在ConstantValue属性,那在准备阶段变量value就会被初始化为ConstantValue属性所制定的,假设上面类变量value的定义变为: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value = 123;

编译时Javac将会为value生成ConstantValue属性,在准备阶段虚拟机就会根据ConstantValue的设置将value赋值为123

解析

解析阶段是虚拟机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在Class文件格式的时候已经出现过多次,在Class文件中它以CONSTANT_Class_infoCONSTANT_Fieldref_infoCONSTANT_Methodref_info等类型的常量出现,那解析阶段中所说的直接引用符号引用又有什么关联呢?

解析动作主要针对接口字段类方法接口方法方法类型方法句柄调用点限定符七类符号引用进行,分别对应于常量池CONSTANT_Class_infoCONSTANT_Fieldref_infoCONSTANT_Methodref_infoCONSTANT_InterfaceMethodref_infoCONSTANT_MethodType_infoCONSTANT_MethodHandle_infoCONSTANT_InvokeDynamic_info七种常量类型。下面将讲解前面四种引用的解析过程,对于后面三种,与JDK1.7新增的动态语言支持息息相关。

类或接口的解析

假设当前代码所处的类为D,如果要把一个从未解析过的符号引用N解析为一个接口C直接引用,那虚拟机完成整个解析的过程需要以下三个步骤

  1. 如果C不是一个数组类型,那虚拟机将会把代表N全限定名传递给D类加载器去加载这个类C。在加载过程中,由于元数据验证字节码验证的需要,又可能触发其他相关类的加载动作,例如加载这个类的父类或实现的接口。一旦这个加载过程出现了任何异常解析过程就宣告失败

  2. 如果C是一个数组类型,并且数组的元素类型对象,也就是N的描述符会是类似[Ljava/lang/integer的形式,那将会按照第一点的规则加载数组元素类型。如果N描述符如前面所假设的形式,需要加载的元素类型就是java.lang.Integer,接着由虚拟机生成一个代表此数组维度元素的数组对象

  3. 如果上面的步骤没有出现任何异常,那么C虚拟机中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有效的类或接口了,但在解析完成之前还要进行符号引用验证,确认D是否具备C访问权限。如果发现不具备访问权限,将抛出java.lang.IllegalAccessError异常

字段解析

要解析一个未被解析过的字段符号引用,首先将会对字段表内class_index项中索引的CONSTANT_Class_info符号引用进行解析,也就是字段所述的接口符号引用。如果在解析这个类或接口符号引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任何异常,都会导致字段符号引用解析的失败。如果解析成功完成,那将这个字段所属的接口C表示,虚拟机规范要求按照如下步骤对C进行后续字段搜索

  1. 如果C本身就包含了简单名称字段描述符都与目标相匹配的字段,则返回这个字段直接引用查找结束
  2. 否则,如果在C中实现了接口,将会按照继承关系从下往上递归搜索各个接口和它的父接口,如果接口中包含了简单名称字段描述符都与目标相匹配的字段,则返回这个字段直接引用查找结束
  3. 否则,如果C不是java.lang.Object的话,将会按照继承关系从下往上递归搜索其父类,如果在父类中包含了简单名称字段描述符都与目标相匹配的字段,则返回这个字段直接引用查找结束
  4. 否则,查找失败,抛出java.lang.NoSuchFieldError异常

如果查找过程成功反悔了引用,将会对这个字段进行权限验证,如果发现不具备对字段的访问权限,将抛出java.lang.IllegalAccessError异常

类方法解析

类方法解析第一个步骤字段解析一样,也需要先解析出类方法表class_index项中索引的方法所属的接口符号引用,如果解析成功,我们依然用C表示这个类,接下来虚拟机将会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后续的类方法搜索

  1. 类方法接口方法符号引用常量类型定义是分开的,如果在类方法表中发现class_index索引C是个接口,那就直接抛出java.lang.IncompatibleClassError异常
  2. 如果通过了第一步,在类C中查找是否有简单名称描述符都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如果有则返回这个方法直接引用查找结束
  3. 否则,在类C父类递归查找是否有简单名称描述符都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如果有则返回这个方法直接引用查找结束
  4. 否则,在类C实现的接口列表及它们的父接口之中递归查找是否有简单名称描述符都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如果存在匹配的方法,说明类C是一个抽象类,这时查找结束,抛出java.lang.AbstractMethodError异常
  5. 否则,宣告方法查找失败,抛出java.lang.NoSuchMethodError异常

最后,如果查找过程成功返回了直接引用,将会对这个方法进行权限验证,如果发现不具备对此方法的访问权限,将抛出java.lang.IllegalAccessError异常

接口方法解析

接口方法也需要先解析接口方法表class_index项中索引的方法所属的接口符号引用,如果解析成功,依然用C表示这个接口,接下来虚拟机将会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后续的接口方法搜索

  1. 类方法解析不同,如果在接口方法表中发现class_index中的索引C是个而不是接口,那就直接抛出java.lang.IncompatibleClassChangeError异常
  2. 否则,在接口C中查找是否有简单名称描述符都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如果有则返回这个方法直接引用查找结束
  3. 否则,在接口C父接口递归查找,直到java.lang.Object类(查找范围会包括Object类)为止,看是否有简单名称描述符都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如果有则返回这个方法直接引用查找结束
  4. 否则,宣告方法查找失败,将抛出java.lang.NoSuchMethodError异常

由于接口中的所有方法默认都是public的,所以不存在访问权限的问题,因此接口方法符号解析应当不会抛出java.lang.IllegalAccessError异常

初始化

类初始化阶段是类加载过程的最后一步,前面的类加载过程中,除了在加载阶段用户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自定义类加载器参与之外,其余动作完全由虚拟机主导和控制。到了初始化阶段,才真正开始执行类中定义的Java程序代码(或者说是字节码)

准备阶段变量已经赋过一次系统要求的初始值,而在初始化阶段,则根据程序员通过程序制定的主观计划去初始化类变量和其他资源,或者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表达:初始化阶段是执行类构造器clinit()方法的过程。下面讲解clinit()方法是怎么生成的:

类加载器

虚拟机设计团队类加载阶段中的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描述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这个动作放到Java虚拟机外部去实现,以便让应用程序自己决定如何去获取所需要的类。实现这个动作的代码模块称为类加载器

类加载器可以说是Java语言的一项创新,也是Java语言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最初是为了满足Java Applet的需求而开发出来的。虽然目前Java Applet技术基本上已经死掉(特指浏览器上的Java Applets,在其他领域,如智能卡上,Java Applets仍然有广阔的市场),但类加载器却在类层次划分OSGi热部署代码加密等领域大放异彩,成为了Java技术体系中一块重要的基石,可谓是失之桑榆,收之东偶。

类与类加载器

类加载器虽然只用于实现类的加载动作,但它在Java程序中起到的作用却远远不限于类加载阶段。对于任意一个类,都需要由加载它的类加载器和这个类本身一同确立其在Java虚拟机中的唯一性,每一个类加载器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类名称空间。这句话可以表达得更通俗一些:比较两个类是否“相等”,只有这两个是由同一个类加载器加载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否则,即使这两个来源于同一个Class文件,被同一个虚拟机加载,只要加载它们的类加载器不同,那这两个就必定不相等

这里所指的“相等”,包括代表Class对象equals()方法isAssignableFrom()方法isInstance()方法返回结果,也包括使用instanceof关键字对象所属关系判定等情况。如果没有注意到类加载器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具有迷惑性的结果。

双亲委派模型

Java虚拟机的角度来讲,只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加载器

Java开发人员的角度来看,类加载器还可以划分得更细致一些,绝大部分Java程序都会使用到以下三种系统提供的类加载器

我们的应用程序都是由这三种类加载器互相配合进行加载的,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加入自己定义的类加载器。这些类加载器之间的关系一般如下图所示:

ClassLoadersParentDelegateModel.jpg

上图展示的是类加载器之间的这种层次关系,称为类加载器双亲委派模型(Paraents Delegation Model)双亲委派模型要求除了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外其余的类加载器都应当有自己的父类加载器这里类加载器之间的父子关系一般不会以继承(Inheritance)的关系来实现而是都使用组合(Composition)关系来复用父加载器的代码

类加载器的双亲委派模型JDK1.2期间被引入并被广泛应用于之后几乎所有的Java程序中,但它并不是一个强制性的约束模型,而是Java设计者推荐给开发者的一种类加载器实现方式

双亲委派模型来组织类加载器之间的关系,又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Java类随着它的类加载器一起具备了一种带有优先级层次关系。例如类java.lang.Object,它存放在rt.jar之中,无论哪一个类加载器要加载这个最终都是委派给处于木星最顶端的启动类加载器进行加载因此Object类在程序的各种类加载器环境中都是同一个类。相反,如果没有使用双亲委派模型,由各个类加载器自行去加载的话,如果用户自己编写了一个称为java.lang.Object,并放在程序的ClassPath中,那系统中将会出现多个不同的Object类Java类型体系中最基础的行为也就无法保证,应用程序将会变得一片混乱。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尝试去编写一个与rt.jar类库中已有类重名的Java类将会发现可以正常编译但永远无法被加载运行(即使自定义了自己的类加载器,强行用defineClass()方法去加载一个以“java.lang”开头的类也不会成功。如果尝试这样做的话,将会收到一个由虚拟机自己抛出“java.lang.SecurityException:Prohibited package name:java lang异常)

双亲委派模型对于保证Java程序的稳定运作很重要,但它的实现却非常简单。实现双亲委派的代码都集中在java.lang.ClassLoaderloadClass()方法之中,代码如下所示:

// ClassLoader.java
protected synchronized Class<?> loadClass(String name, boolean resolve)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 首先,检查请求的类是否已经被加载过了
        Class<?> c = findLoadedClass(name);
        if (c == null) {
            try {
                if (parent != null) {
                    c = parent.loadClass(name, false);
                } else {
                    c = findBootstrapClassOrNull(name);
                }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 如果父类加载器抛出ClassNotFoundException,说明父类加载器无法完成加载请求
            }

            if (c == null) {
                // 在父类加载器无法加载的时候,再调用本身的findClass方法来进行类加载
                c = findClass(name);
            }
        }
        if (resolve) {
            resolveClass(c);
        }
        return c;
}

先检查是否已经被加载过若没有加载则调用父加载器的loadClass()方法若父加载器为空则默认使用启动类加载器作为父加载器如果父类加载器失败抛出ClassNotFoundException异常后再调用自己的findClass()方法进行加载

破坏双亲委派模型

上面提到过双亲委派模型并不是一个强制性的约束模型,而是Java设计者推荐给开发者的类加载器实现方式。在在Java的世界中大部分的类加载器都遵循这个模型,但也有例外,到目前为止,双亲委派模型主要出现过三次较大规模的被破坏情况。

双亲委派模型第一次被破坏其实发生在双亲委派模型出现之前——即JDK1.2发布之前。由于双亲委派模型JDK1.2之后才被引入,而类加载器抽象类java.lang.ClassLoader则在JDK1.0时代就已经存在,面对已经存在的用户自定义类加载器的实现代码,Java设计者引入双亲委派模型时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为了向前兼容,JDK1.2之后的java.lang.ClassLoader添加了一个新的protected方法findClass(),在此之前,用户去继承java.lang.ClassLoader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重写loadClass()方法,因为虚拟机在进行类加载的时候会调用加载器私有方法loadClassInternal(),而这个方法的唯一逻辑就是去调用自己的loadClass()方法

前面我们已经看过loadClass()方法的代码,双亲委派的具体逻辑就实现在这个方法之中,JDK1.2之后已不提倡用户再去覆盖loadClass()方法,而应当把自己的类加载逻辑写到findClass()方法中,在loadClass()方法的逻辑里如果父类加载失败,则会调用自己的findClass()方法来完成加载,这样就可以保证新写出来的类加载器是符合双亲委派规则的。

双亲委派模型第二次被破坏是由这个模型自身的缺陷所导致的,双亲委派很好地解决了各个类加载器基础类统一问题(越基础的类由越上层的加载器进行加载)基础类之所以称为基础,是因为它们总是作为被用户代码调用的API,但世事往往没有绝对的完美,如果基础类又要调用回用户的代码,那该怎么办?

这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JNDI服务JNDI现在已经是Java标准服务,它的代码由启动类加载器加载(在JDK1.3时放进去的rt.jar),但JNDI的目的就是对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查找,它需要调用由独立厂商实现并部署在应用程序ClassPath下的JNDI接口提供者(SPI,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的代码,但启动类加载器不可能“认识”这些代码啊!那该怎么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ava设计团队只好引入了一个不太优雅的设计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Thread Context ClassLoader)。这个类加载器可以通过java.lang.Thread类的setContextClassLoaser()方法进行设置,如果创建线程时还未设置,它将会从父线程中继承一个,如果在应用程序全局范围内都没有设置过的话,那这个类加载器默认就是应用程序类加载器

有了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就可以做一些舞弊的事情了,JNDI服务使用这个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去加载所需要的SPI代码,也就是父类加载器请求子类加载器去完成类加载的动作,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打通了双亲委派模型的层次结构来逆向使用类加载器,实际上已经违背了双亲委派模型一般性原则,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Java中涉及SPI加载动作基本上都采用这种方式,例如:JNDIJDBCJCEJAXBJBI等。

双亲委派模型第三次被破坏由于用户对程序动态性的最求而导致的,这里所说的动态性指的是当前一些非常热门的名词:代码热替换(HotSwap)模块热部署(Hot Deloyment)等,说白了就是希望应用程序能像我们的计算器外设那样,接上鼠标、U盘,不用重启机器就能立即使用,鼠标有问题或者要升级就换个鼠标,不用停机也不用重启。对于个人计算机来说,重启一次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对于一些生产系统来说,关机重启一次可能就要被列为生产事故,这种情况下热部署就对软件开发者,尤其是企业级软件开发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Sun公司所提出的JSR-294(Improved Modularity Support in the Java Programming Language(Java编程语言中改进模块性支持))JSR-277(Java Module System(Java模块系统))规范在与JCP组织的模块化规范之争中落败给JSR-291(即OSGi R4.2),虽然Sun不甘失去Java模块化标准,而OSGi实现模块化热部署的关键则是它自定义的类加载器机制的实现。每一个程序模块(OSGi中称为Bundle)都有一个自己的类加载器,当需要更换一个Bundle时,就把Bundle连同类加载器一起换掉以实现代码的热替换

OSGi环境下,类加载器不再是双亲委派模型树状结构,而是进一步发展为更加复杂的网状结构,当收到类加载请求时,OSGi将按照下面的顺序进行类搜索

  1. 将以java.开头的类委派给父类加载器加载。*
  2. 否则,将委派列表名单内的类委派给父类加载器加载。
  3. 否则,将Import列表中的类委派给Export这个类的Bundle的类加载器加载。
  4. 否则,查找当前Bundle的ClassPath,使用自己的类加载器加载。
  5. 否则,查找类是否在自己的Fragment Bundle中,如果在,则委派给Fragment Bundle的类加载器加载。
  6. 否则,查找Dynamic Import列表的Bundle,委派给对应Bundle的类加载器加载。
  7. 否则,类查找失败。

上面的查找顺序中只有开头两点仍然符合双亲委派规则,其余的类查找都是在平级的类加载器中进行的。

虽然使用了被破坏这个词来形容上述不符合双亲委派模型原则的行为,但这里被破坏并不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只要有足够意义和理由,突破已有的原则就可认为是一种创新。正如OSGi中的类加载器并不符合传统的双亲委派的类加载器,并且业界对其为了实现热部署而带来的额外的高复杂度还存在不少争议,但在Java程序员中基本有一个共识:OSGi中类加载器的使用时很值得学习的,弄懂了OSGi的实现,就可以算是掌握了类加载器的精髓

参考文献:

[1] 周志明,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第2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1日,209页~235页

我的GitHub:TanJiaJunBeyond

Android通用框架:Android通用框架

我的掘金:谭嘉俊

我的简书:谭嘉俊

我的CSDN:谭嘉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