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书评

《我与地坛》一部抒情散文集,史铁生著。
1. 对差别的深思
作者截肢坐上轮椅后,脾气开始变得暴躁,常常一人摇着轮椅到那座荒园去寻求精神的寄托。他在失魂落魄之时,开始诘问自己,为什么苦难会是自己?为什么不是别人?然而,作者的思想不仅仅停留在对命运的抱怨,当看到那个漂亮却弱智的小姑娘时,他的肉身虽然永远被困在了轮椅上,但他的灵魂却飞向了宇宙的边际。不错,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
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做,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你就会坠入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我常梦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如果能够把疾病也全数消灭,那么这份苦难又将由(比如说)相貌丑陋的人去承担了。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且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把力的沙漠。
2. 对母亲的回忆
也许这是每个人最不愿看到的结果,当母亲去世后,作者才发现母亲的苦难。作者非常苦闷,后悔。最近网络上有一句话广为流传:我害怕我成功的速度没能赶上父母衰老的速度。殊不知,作者已在他的世界里尝遍了那种悔痛。作者成功了,却就在他成功之时,母亲也永远的离开了人间。
作者的第一篇小说得奖后,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的母亲还活着,他是多么希望母亲能够分享此时此刻儿子的快乐!他沉郁,他哀怨,他在那个地坛的荒园中不停地质问上帝:
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岁呀!
每每到这个时候,作者对上帝就多了份仇恨和厌恶。也就在这个时候,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在作者的心中渗透地更加深切。
也许她的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
是啊,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但她却并没有放在心上。
此后我不再去找他们了。再也不去。但是母亲、直到她去世之前还在一趟一趟地往那儿跑,去之前都不说,疲意地回来时再向她愤怒的儿子赠不是。我便也不再说什么,但我知道她还会去的,她会在两个星期内重新积累起足够的希望。
在母亲终于要和儿子一同去看花时,她却终于倒了下来。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波波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3. 对文革的痛恨
从中学到大学,似乎我们很了解文革,是的,他是我们的伤痕,但直到读了《我与地坛》这本书,我才了解到这个伤痕是如此的大,如此的深刻。这个伤痕已经深深烙在了作者那一代人的身上,刻在了他们的心中。它对人们的破坏,甚至让人性沉沦直至扭曲。
提起文革,
我仿佛又看到了如天使般的孙老师和苏老师;
我仿佛又再次体会到了二姥姥的颤抖与惶恐;
我仿佛又看到了姥爷的坦荡与无畏;
我仿佛又看到了大舅的叛逆和屈服;
我仿佛又看到了孙姨的乐观与悲催;
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分糖的小姑娘。
下面截取部分片段:
她的什么历史?瑞虎没说,我也不问。那个年代的人都懂得,话说到这儿最好止步;历史,这两个字,可能包含着任何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危险,可能给你带来任何想得到和想不到的灾难。一说起那个时代,就连“历史”这两个字的读音都会变得阴沉、压抑。以至于我写到这儿,再从记忆中去看那条小巷,不由得已是另外的景象一一阳光暗淡下去,鸽子瑟缩地蹲在灰暗的屋檐上,春天的风卷起尘土,卷起纸屑,卷起那不死不活的叫卖声在小巷里流窜;倘这时有一两个伛背弓腰的老人在奋力地打扫街道,不用问,那必是“黑五类”,比如右派,比如孙姨。
我见到孙姨的时候她的儿子刚刚去世。孙姨有三个孩子一儿两女。小女儿早在她劳改期间已去世。儿子和小女儿得的是一样的病,病的名称我曾经知道,现在忘了,总之在当时是一种不治之症。的是,这和病总是在人二十岁上下发作。她的一儿一女都是活乱跳地长到二十岁左右忽然病倒,虽四处寻医问药,但终告不治。这样的母亲可怎么当啊!这样的孤单的母亲可是怎么熬过来的呀!这样的在外面受若技视、回到家里又眼睁睁地看着一对儿女先后离去的母亲,她是靠着什么活下来的呢?靠她独自的歌声?靠那独自的歌声中的怎样的信念啊!我真的不敢想像,到现在也不敢问。要知道,那时候,没有谁能预见到“右派”终有一天被平反啊。
4. 对灾害的无奈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对过去的自然灾害只是停留在表面,直到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了那种痛苦。
实在说,那几年我基本上还能吃到八成饱,可母亲和奶奶都饿得淫肿,腿上手上一按一个坑。那时我还不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不知道农村已经饿死了很多人。但我在我家门前见过两兄弟,夏天,他们都穿着棉衣,坐在太阳底下数黄豆。他们已经几天没吃饭了,终于得到把黄豆便你一个我一个地分,准备回去煮了吃。我还见过我们班上的一个同学,上课时他趴在桌上睡,老师把他叫站起来,他一站起来就倒下去。过后才知道,他的父母不会计划,个月的粮食半个月就差不多吃光,剩下的日子顿顿喝米汤。
整部书,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幸福的定义,对儿时的回忆,对命运的设计与抗拒,对民歌的欣赏,以及对下一代恋爱的态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