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学习笔记声韵格律系列诗外桃园

【海棠社】诗词讲座第四讲·谈词的创作方向——好词的评判标准(二)

2017-09-03  本文已影响116人  诗词海棠

        海棠社诗词讲座第四讲(高天老师

上一讲我们讲到在《词论》中唯一能称得上好词唯浑成境,如何探究浑成境?

探究此境,我们依然要吸收历代前人的理论经验让及其个人对词的感受!而前文已经提到历代除《词论》外,尚无任何一部关于创作方向或好词标准的专门著作,那么我们就只能从一些大家留下的只言片语中寻找可资借鉴的个人感受了。先看下面这段话:

词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以浑成之一境为学人必赴之程境,更有进于浑成者,要非可躐而至,此关系学力者也。神致由性灵出,既体格之至美,积发而为清晖芳气而不可自掩者也!近世以小惠侧艳为词致斯道为之不尊,往往涂抹半生,未窥宋贤门径,何论堂奥?未闻有焉,以神明与古会,而搜集择其至精,为来学周行之示也。上疆村民先生尝选《宋词三百首》为小阮逸南馨诵习之资;大要求之体格、神致、以浑成为主旨。夫浑成为遽诣极也,能循涂守辙于三百首之中,必能取精用闳于三百首之外,益神明变化于词外求之,则夫体格、神致间尤有无形之沂合,自然之妙造,即更进于浑成,要亦未为止境。

  上面这一段话,是晚清词人况周颐为《宋词三百首》所作的题辞亦可称之为序,见到这段文字多次,竟没有理会,忽有一日突有饥渴突遇食水之感!实在是天之垂青,却己悟晚也!那么首先了解况周颐其人及其他相关事,之后再看此段文字。

  《宋词三百首》是较流行的宋词选本,为朱孝臧号上疆村民所编,此人与况周颐互为好友,且同为晚清四大家之一,这篇序自是况周颐为好友所作。况周颐,晚清人,著名词学家,以词为专业,致力50年,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季四大家”。20岁前,词作主“性灵”,“好为侧艳语”,“固无所谓感事”。光绪十四年(1888)入京后,与当时词坛名家同里前辈王鹏运同官,以词学相请益,得所谓重、拙、大之说,词格为之一变。稍尚体格,词情也较沉郁。现代人知之者不多,但提起《惠风词话》却大有人知,里面介绍了大量关于词创作方面的心得,及手法、技巧等等,但却未涉及本篇之课题。却不想况周颐却在这篇序文中说出了对宋词的评判标准!此要义竟与李清照之“词须浑成”不谋而合。

而此段文字对于“浑成”境是怎样解读的呢?

一、体格与神致。

文中开篇即直接点出,读宋词当于体格与神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那么,填词之要当然也是此两点了,体格是什么呢?故名思义,“体”本义为身体,“格”本义为形态结构,引申开来相对于诗文或字画等则指的是该词的体裁格调,体制格局。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里的体格当为“词的整体格调与格局”。而“神致”又为何物,经详查,神致为神韵情致之意。这样就不难理解,此两句意为填词应以词的格调格局以及神韵情致二者为重!而格调与格局却比神韵情致重要,这句话如何理解?试想,神韵与情致为意境类的感觉,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它是通过作品而带来传达给读者的一种感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有完美的体格如何出神致?这句话将体格列于神致之先,诚为立足于创作的方向性务实之言!将如何将体格完满做为首要之务。

二、浑成境

神致由性灵出,既体格之至美,积发而为清晖芳气而不可自掩者也!这句话的理解是解读浑成境的关键,神致出自性灵,而性灵是由体格即词的整体格调与格局发挥至极至之美,自然生发无法遮掩的气质,终而出神致。结合前文,什么样的体格决定什么样的神致(有无,高下)而二者之完美结合之境,即为浑成!而文中认为,浑成境为学人必赴之程境,同时达到浑成境方能“则夫体格、神致间尤有无形之沂合,成自然之妙造”,也就是说,达到浑成境,词人方始悟大成。

三、如何达至浑成境?

从以上可知,词达至浑成境界为词之创作的方向及好词的标准。而浑成为体格与神致之完美结合,体格愈美则神致愈妙,则愈接近于浑成境界!那么可以看出词之体格之完美则成为词创作的根本及重中之重!即追求至美的体格。

四、词之体格都包含哪些方面?怎样完美词之体格?

这里又想起清照《词论》中浑成中提到,张先之词虽偶有妙语但破碎何足名家?这里的破碎是指其词整体破碎不成一体,自然就是词之体格(格调格局)不统一,不连贯!结合况周颐此篇,个人认为涉及词之体格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立意

②谋篇构架

③句间承转衔接

④遣词斟句

立意:写词之前要确立立意,也就是中心思想。立意自然有高下之分,决定了诗词的品质。

谋篇和布局:谋篇就是想好立意之后具体怎么写?结构怎么安排?比如:上景下情、声情并茂、互有交叉、倒序、拟人等等。有的词布景过多,抒情过少,这样则影响到整体,当然也有故意追求如此的,那则是另一种追求效果而已。

承转与衔接:体格里最重要就是句间的承转与衔接。有的人写的词非常流畅,如果能给一个“流畅”评语,那便是一首不错的词;有的人写的词句与句之间互不关联,总体不知在表达什么。李清照在《词论》中就提到张先之词“破碎不足名家”,指的就是句间连接、承转不畅,而整体零散。所以,承转与衔接是词的体格里最关键的一点,好的立意和结构都需要句子组成,句间的衔接必须能流畅地表达词的立意。

遣词斟句:立意、谋篇和句子都是由词字组合在一起的,词字是基础,没有词字,则诗词都将不复存在。遣词斟句是基础,最能体现出作者的水平问题。比如:不顺畅、有突兀等等这都是用词的毛病。这需要我们不断练习,学会炼字,反复修改和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句子之间的连接和词意的流畅。

总体上词的体格包含以上四大方面,当我们剔除了虚无缥缈的不易掌握的枝蔓,抓住要点去理解,那么把这四大点做好,这首词就是丰满的,是能站立起来的,也就是体格趋于至美。这四点尽全力做到最好,体格就能达到越来越完美。

而将词之体格趋于完美的过程,即如何将上述回点尽量做得最好的过程,个人认为应依照以下几个原则:

①立意宁失勿滥:失是指失误,立意有不同的意见,滥是指立意老套,无新意。写词宁可立意不对,也不要陈词滥调。

②遣词宁白勿涩:为了词的整体性、流畅性,宁可用平白的话也不要生涩的词字。当然在不影响词的整体性的前提下,用一些妙语奇勾,当然更好!

③承转宁直勿曲:意思就是说句子衔接、承转越简越好,过于复杂会影响词的整体的流畅及立意的表达。

④谋篇宁简勿繁:谋篇宁简勿繁,繁琐会影响体格的完美。

⑤整体流畅无阻滞为要。

最后总结:

经过这两节讲座我们探讨了两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了词的创作方向和好词的评判标准。第一部分,从李清照《词论》的解读,我们得出她的一些观点,从她的一些观点,经过批判的吸收和严谨的分析,最后得出浑成一境,是真正词的评判标准之一,其他的都有是片面和偏颇之处。第二部分,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况周颐的《序文》。怎么读词?判断这个词写的好不好?这就需要从体格和神致这二者去看,体格有助于神致。我们分析了体格和神致完美结合是什么?是浑成境。我们还探讨了这个浑成境是什么?怎么才能达到浑成境?那就是把词的体格做到尽量的完美,这个过程就是要点!我个人把这些年填词的经验做了总结,词的体格应该包含几点:①立意;②谋篇构架;③句间承转衔接;④遣词斟句。这四点代表了词的整体的体格,那么完美体格那就是把这四点做好。怎么去做好?个人又提出了一个几个原则:①立意宁失勿滥;②遣词宁白勿涩;③承转宁直勿曲;④谋篇宁简勿繁;⑤整体流畅无阻滞为要。(完)


【原创文学  禁止转载】如若转载,须经本文作者同意。

主讲老师:高天洁雨,吉林诗词名家,在古诗词研究方面造诣深厚,多年来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学、普及国学诗词文化。性豪嗜酒,现为海棠社词牌评委。


上一讲 谈词的创作方向——好词的评判标准(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