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读书
古人有七录斋。是说明朝有个才子,叫张溥,他有一条信念,认为书,看一遍不如读一遍,读一遍不如抄一遍。所以他先看,后读,再抄,就这样循环七次,然后呢就把书给记住了,后来成了大才子。
我呢,认为抄书太慢,加上自己写的字也不好看,所以,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金山打字通练五笔,我自己认为很好的文章copy到打字通里,然后一遍一遍地用五笔打字。我给自己字的目标是,现代文章打字超过120字每分钟,这篇文章就算我读过了;古代文章超过80字我就算读过了。
目前我在打字通里测试,一篇不熟的现代文章,我五笔速度也就在100字左右。
特别熟的,或者者说我专用的长语汇比较多的,我能打得快一点,我最快现代文到了130字每分钟。
古代文,有一篇苏轼的《超然台记》,经过长达近一个月的练习,我也能达到93字每分钟的速度。
然而我要说,我感觉学习效果并不太好。
因为一是,打字时,我太关注于速度,总是看着实时的速度,有点分心。
二是,我太关注于编码。因为到现在为止,我仍然不能做到无错输入。一旦我回车了,意味着我就要花不少的心思在记编码上。
三是,我太关注于单个字词,我要输入,首先是把句子分为可以尽快输入的一个一个“五码”,有时反而损害了意思。比如,超然台记里有一句“吾弟子由”,这正确的断句是吾弟-子由,子由是苏轼的弟弟,但是我的输入法里“弟子”是一个词,我无法先输入“吾弟”再输入“子由”,我要么选择一一输入四个字,这需要14次击键,要么选择输入吾-弟子-由,这样只要11次击键。为了速度,肯定会影响我的阅读。为了速度,我可能会错误地断句,我边一句话的意思都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更把谈从整体上把握这篇文章了。
所以,我在追求输入速度的同时,还是不应该有意地错误断句。
另外,我在输入完成后,还应该读一遍、看一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
总结吧,我不应该只用手指尖来读书,还应该用心来读书,真正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