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工作法》1解决问题的习惯
麦肯锡公司是世界级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由詹姆斯·麦肯锡创立于1926年,公司的使命是帮助领先的企业机构实现显著、持久的经营业绩改善,打造出能够培育和激励杰出人才的优秀组织机构。
麦肯锡在全球44个国家有80多个分公司,拥有7000多名咨询顾问,所服务的企业基本都是世界500强。
《麦肯锡工作法》一书是日本作家大岛祥誉编写的,他曾在麦肯锡公司工作多年,从事新事业开拓战略、公司战略以及经营战略的制定等咨询项目。本书是他从麦肯锡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的精华。
麦肯锡公司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非常重要的一项是:他们拥有众多优秀的经营顾问,他们都是“解决问题的专家”,在他们身上有很多极为重要的“习惯”,这些习惯让他们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了工作的品质和效率。
在书中,作者分享了5大模块的习惯,它们分别是:
“解决问题”的习惯
“精英下属”的习惯
“精英员工”的习惯
抓住“客户心理”的习惯
“精英上司”的习惯
今天,我们先来分享第一个习惯:“解决问题”的习惯。
作者认为,绝大多数的工作都是为了解决“某种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一定也是在寻求某种“方法”,然后去解决“某个问题”,例如:
1. 商品销量上不去,我们的工作就是提高商品的销量。
2. 遭到顾客的投诉,我们的工作就是应对投诉、改善服务。
“某种问题”是起点,“解决问题”是终点,而在保证品质和效率的前提下,将这两点以最短的距离连接起来,就是专家们的工作。
在麦肯锡公司,经营顾问通常会用以下7个流程来实现问题的解决:
1. 掌握真正的问题;
2. 对问题进行整理;
3. 收集情报;
4. 提出假设;
5. 验证假设;
6. 思考解决办法;
7. 实行解决办法。
正因为严格执行了这7个步骤,麦肯锡的经营顾问才能拥有极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流程中的第1个步骤,掌握真正的问题,是7大步骤中的重中之重。
因为如果搞错了问题,不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不管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法,都是毫无意义的。
那么,要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呢?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有什么习惯是我们需要培养的呢?
解决问题的习惯1:保持“从零开始”。
“从零开始”指的是: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从零开始思考,回到原点,考虑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如此一来,我们才能接近问题的本质,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有朋友问道,她最近跟男朋友相处得不好,应该怎么办?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或许会告诉对方“多倾听,多沟通一下就好了”,但是,如果她的男朋友本身就是一个人品有问题的人,那么“分手比较好”才是最好的提议。
商业上也是如此。例如,店家发了传单之后,依然没有顾客来。那么解决方案是发更多的传单吗?或是做更大规模的宣传吗?
这样的思考是不全面的,应该考虑的是:在报纸或者网络上刊登广告效果是否会比发传单好,甚至是好好思考:顾客不来是不是因为开店的位置本身就存在问题?
所以,只有保持从原点出发的思考方式,抓住真正的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如果搞错了真正的问题,一切努力都将是徒劳。
解决问题的习惯2:运用“鹰眼”进行分析。
想要“从零开始”思考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很难摆脱自己的思考方式、经验以及常识基准的影响,所以很难发现真正的问题。
学会用“俯瞰视角”看问题,则有助于培养出“从零开始”的思考方式。
“俯瞰视角”就是拥有从上方观察一切的“鹰眼”,就像在天空中盘旋的老鹰,以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
可是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常常被约束在自己创建的条条框框里面。想要做到用“俯瞰视角”去寻找问题,作者有两个建议:
建议1:停止条件反射般地用“自我视角”进行判断。
例如,作者曾经收到朋友的一个咨询:朋友周日早上总是睡到很晚,由于白天睡太多,晚上总是难以入眠,所以周一又总是睡过头,导致上班经常迟到。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她按时起床呢?
我们第一反应可能会是:设个闹钟,不要让自己睡懒觉,这样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了。可是,这只是我们的个人视角,想要发现真正的问题,我们需要使用建议2。
建议2:用鹰眼来进行观察。
用自己的视角、对方的视角、第三方视角全方面分析,站在这种俯瞰视角,才能够提出真正有建设性的问题。
例如,关于朋友周一容易睡过头的原因,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 起不来是因为前一天玩得太晚吗?
2. 是生病了身体不舒服吗?
3. 她总是迟到,公司的同事会怎么看?
通过全方位的视角探究,我们才能够对朋友提出真正有建设性的问题,例如:
1. 你周五都是怎么过的?
2. 工作干得开心吗?
3. 最近身体情况如何?
4. 你经常迟到,公司同事都怎么想呢?
当作者向朋友提出以上问题时,朋友告诉他,其实她和上司的关系不太好,工作上时常感到非常压抑。
由此可见,表面看来是“周一早晨睡过头”的问题,但事实上却是因为对上司的厌恶,导致了周一上班时身体产生了抗拒反应。也就是说,真正的问题不是“睡懒觉”,而是“与上司之间的人际关系”了。
解决问题的习惯3:学会批判思考。
面对问题时,我们很难摆脱自我视角,所以无法深入思考,在进行判断的时候往往犹豫再三,导致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进行两大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
步骤1:不断问自己“为什么”。
针对问题,仔细思考“原因是什么,结果将会是什么”,直到将事件中的每一个小事件都逐一分解出来。
例如:为什么客户的事业发展不顺?
因为销售额无法提高。
为什么销售额无法提高?
因为海外竞争企业的价格更低。
为什么海外竞争对手的价格更低?
因为我们的成本太高。
为什么我们的成本太高?
因为原料价格高。
步骤2:进行批判思考,分析原因与结果。
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问,例如:为什么?真的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如此一来,就可以一步一步逼近问题的本质。
我们在步骤1所举的例子只是简单分析,实际遇到的问题会更复杂。“销售额无法提高”不一定单纯因为原材料价格高,很有可能是因为产品本身就缺乏魅力,又或是市场对此类产品的需求正在减少。
所以,我们既要不断地问“为什么”,还要对每个答案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看问题更加全面。
解决问题的习惯4:去现场。
想要更好地解决问题,就要了解问题相关的情况,如果收集的信息质量足够好,就会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接下来,我们来讲解麦肯锡的信息收集三部曲:
第一步:明确信息收集的目的。
弄清楚信息收集的目的,才能够提出真正有建设性的建议。盲目进行信息收集只会浪费时间。
第二步:海量调查。
明确了信息收集的目标,就要开始海量调查。例如,该行业的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A公司的强项和弱项是什么?
第三步:去现场。
通过书籍、资料和网络获取大量数据并进行分析之后,必须毫不犹豫地前往现场一探究竟。
麦肯锡在对官方的统计数据进行调查时,甚至会约见政府和地方的负责人,请他们说明数据的收集方法和相关定义。无论是对客户还是对竞争企业的调查,都会到现场收集第一手信息。
有一次,作者大岛祥誉接受了某家餐饮企业的委托,客户要求大岛对他的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可是无论怎样分析,大岛都找不到客户企业与竞争企业之间的区别。
后来,当大岛去到竞争对手的餐饮店时,发现竞争对手的卫生间非常干净,完全是一个令人感觉十分舒适安心的空间。随后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女性来这家店的理由就是“卫生间很干净”。
所以,尽可能多地去到现场,就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
解决问题的习惯5:重视成果。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因为外界因素或是突发状况,不可避免地延长工作时间。大多数人经常会抱怨,但如果身处麦肯锡公司,别人面对你的抱怨,会说出这么一句话:“是啊,真辛苦啊,那么最后取得了什么成果?”
什么是成果?成果就是你是否给客户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使客户感到满意,又或是,你作为项目组的一员,对整个项目取得的成果做出了多少贡献。
如果没有成果,那么不管在办公室待多久,也无法得到别人的好评,因为关键从来不在于劳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成果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