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告白 | 关于爱与失去
我在豆瓣上看到有作者说:几乎所有评论都提及了伍绮诗过人的写作功底,她将种族、性别、家庭、个人追寻自我价值、青春危机、同性之爱等诸多主题糅杂在一起,用细腻且内敛的笔触写下一个温婉且感人的故事。
是的,作者的文笔轻柔而细腻,情不自禁一口气读完,简直回味无穷。
关于《无声的告白》
开篇第一句话,就抛出了疑问: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整本书用悬疑来抽丝剥茧,将两代人的想法和感受用错落有致的描述交织在一起,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没有太多的声嘶力竭,看着一笔一笔地下来,貌似章法不显,但是缓缓晕染,一幅中美混血的家庭常态就这么慢慢清晰起来,两代人的所有挣扎、努力和妥协就这么展现地淋漓尽致。
关于詹姆斯
詹姆斯的父亲是冒名别人去的美国,和他的母亲在一家学校帮工,虽然詹姆斯借此进入了一家比较好的学院的,但是因为来自别人的异样,一直有着深藏内心的自卑,即便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进了哈佛,依然害羞腼腆。即便是他娶了一位白人姑娘,但是他们的婚姻也并没有受到太多的祝福,甚至连玛丽琳的母亲直到最后一刻也都在警示她,“你应该和更像你的人在一起生活。”
关于玛丽琳
玛丽琳她一生都想摆脱母亲的期待,不屑于像母亲那样把做一个完美的家庭主妇当成理想。她敢于和校方提起申请,冲破家政课的束缚,到只有15个男孩子的化学课堂上去。哪怕老师的轻蔑,哪怕有人恶作剧、朝她的量杯里撒尿,她也能从容不迫地继续做实验。因为她想要成为一名医生,一名真正的职业女性,一个可以凭自己的事业受到尊敬的女性。
但是在她大三的时候,她遇见了詹姆斯,之后怀孕、结婚,然后怀抱着对于未完成学业的不安,和成为女医生的梦想,又囿婚姻生活和扮演好母亲的角色。
直到一直没联系的母亲突然去世,玛丽琳突然爆发了追求梦想的冲动,她消失了七个月,她为了继续学习付出100%的努力,但是却依然因为怀孕,流失了这次机会,从此安于家庭妇女这个角色,并把所有的希望移交给了孩子,她和自己保证,绝对不再让莉迪亚成为这样的女性。
关于莉迪亚
虽然有哥哥也有妹妹,但是莉迪亚却意外地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并从此毫无疑问地获得了父亲和母亲独一无二的关注。她是他们的掌上明珠,也是他们重大的寄托。
父亲一直期望她能和朋友们处好关系,融入同学们,给的所有的礼物、所有的询问都离不开这美好的期望。可偏偏母亲却希望她能耀眼,要出众,要成为最独立的职业女性。
失去母亲七个月的莉迪亚,暗暗下定决心,只要母亲流着身边,她会竭尽一切去做母亲开心的事儿,却放弃了很多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在哥哥去哈佛上学以后,她更是觉得自己丧失了聆听者,痛苦逐渐到达了峰值。
关于爱
源于爱,詹姆斯期望他的孩子们能够拥有朋友,能融入社会,不再经历他自己经历过的一切。
源于爱,玛丽琳期望她的孩子不再和她的母亲一样除了烹饪手札再也没有留给世界了,她期望玛丽琳能自由去脱离家务的桎梏。
源于爱,莉迪亚忍受了母亲的一切要求,即便她失去和同学一起玩耍的机会,即便那并不是她喜欢的,但是她清楚那是母亲喜欢的。
源于爱,內斯理解妹妹的一切,愿意为妹妹保守这兄妹之间的秘密,愿意为妹妹隔离看似不靠谱的邻居男孩。
源于爱,即便一直被忽视的汉娜,她看懂了家里的每一个人,她不只一次想去拥抱挣扎着的亲人们。
源于爱,我们愿意去忍受,愿意去委屈,愿意去尝试,但是我们时常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来都不是单点出发的射线,它需要有交点。不然,就算我们活成了永恒的直线,也永远清冷,就好比我们尝试伸出手去拥抱一样,得到了别人同样的伸出手才叫温暖,不然就叫孤寂。
关于失去和成长
在经历失去莉迪亚以后,失去几乎倾注了全部生命和希望甚至梦想的莉迪亚以后,玛丽琳几乎崩溃地丧失了所有的判断能力,固执地认为是谋杀,对于警察的结案是草草了事。
而在面对这样歇斯底里的玛丽琳说出,要是莉迪亚也是个白人女孩就好了的时候,詹姆斯终于爆发了。他潜藏在心底里的自卑爆发了,他有一种强烈地被背叛的感觉,那种说好了全世界背弃我,你也依然在我身边的坚定,那本身是最柔软的盔甲突然变成了最伤人的利器。
詹姆斯背叛了他的婚姻,在他年轻的东方助教身上找到了安宁。
而內斯在一次次在失去妹妹的痛苦中,从一个默默坚持自己梦想的沉默青年,变成怀疑和跟踪的街头少年,冲动、愤恨,甚至更多的是后悔。
那个因为善良和爱,吸收掉父母的彷徨和痛苦的莉迪亚,那个和內斯相互依傍着长大,互为安慰的莉迪亚,就这么被判定为永远地离开。而原先因为莉迪亚这个纽带,潜伏在水下的各种矛盾一发不可收拾。
虽然最后的一切,在“你回家了”简简单单地一句话中归于平静,在接下去的很长的时间里,他们说话时会选择真正能表达自己意思的措辞,会很温暖地相处。这个夏天留下的伤口,也留下了成长,而上面浅浅的疤痕会让他们一直记得那个姑娘。他们会时常想起莉迪亚,想起她的一切,想起她的面容,想起她不经意的小动作,想起她为他们的付出。
我的读后感
翻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并不知道它会告诉我们什么,就像是朋友放在了我的书架上,我一不小心就抽中了它,然后走进莉迪亚她们的世界。
读完整本书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我翻过头来重新读封面的时候,觉得这句“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实在太贴切书中的人物,和太多的人群。
我们总是被告知,在应该做的时间做的对的事情,但是什么才是对的时间,什么才是对的事情?以前的人们总是努力成为这样那样的人,为了谁要成为更好的人,为了谁的期待努力,为了不让谁失望……
而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坚定地追求自己,张扬个性,我就是喜欢这件事,我只喜欢这件事情,你们要管我,那么我要叛逆要奋起反抗,而往往会自己翻过来尝到很多痛苦,而且还伤了父母的心。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父母的期待,学校的教育促使我们成为了一个个优秀的人,而且我始终不认为这些和我们想要做的事情是完全相悖的。
李欣频在她的书中写到的那样,如果真的不可避免要去完成一些事情,不妨把它们融入到我们的计划中来,省下一些对抗的时间,把自己的涵盖面加大,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或者说从自己想做的事情中裁剪出一部分给到师长,他们得到了他们必须想要的,也必然会完全支持我们,把资源和机会给到我们。
与其花许许多多的时间去摆脱他人的期待,去对抗,去奋斗,去两败俱伤,不妨尽一切努力去促成自己的梦想和他人的期待,在完成他人的期待中,去完成自己,去找到自己。而这样的自己,一定比你想象得还要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