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华杉版资治通鉴【745】司马氏政权的成本,太高了!2020-02

2020-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华杉2009

7、

马隆西渡温水,树机能等以众数万抵御。马隆见山路狭窄,就特制一种扁厢车,车上建木屋(车厢扁,可以通行狭窄道路,上有屋顶,可以遮挡风雨矢石),转战千里,杀伤甚众。

自从马隆西行之后,朝廷音讯断绝,非常忧虑,有人认为他已经全军覆没。后来马隆的使者夜里到京,皇帝抚掌欢笑,第二天早朝,召群臣说:“如果听你们的,凉州就没了!”于是下诏,授予马隆代表皇帝的符节,拜为武威将军。马隆到了武威,鲜卑酋长猝跋韩且万能率一万余篷帐来降。十二月,马隆与树机能大战,斩树机能。

8、

皇帝下诏,问群臣政事得失,司徒左长史傅咸上书,认为:“财政困难,公私用度都不足,是由于官员太多。以前都督只有四个,如今都督加上监军超过十个。大禹分全国为九州,如今州的数目是当初的两倍,而户口只有汉朝的十分之一,但设置郡县更多,虚立军府,数以百计,对国家防卫毫无益处。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的官属,都是百姓供养,这就是财政困乏的原因。当今急务,在于合并官职,停止劳役,上下集中人力物力于农耕而已。”

傅咸,是傅玄之子。

当时,朝议又讨论裁减各州、郡、县一半的公务员,回乡务农。中书监荀勖说:“裁减基层公务员,不如裁减官员;裁减官员,不如裁减政府事务;裁减政府事务,不如清心寡欲。当初萧何、曹参为汉朝丞相,因其清静无为,人民得以安宁,这就是清心。少说虚浮夸张的大话,不写繁复空洞的文章,省去细密苛刻的要求,宽恕无伤大雅的小过,对那些喜欢改变制度以谋取利益的人,将他们诛杀,这就是裁减事务。如果一刀切,全国各部门职员都裁减一半,恐怕文武百官,郡国各部门,工作难易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万一废弛公务,又要恢复编制,甚至比裁减前人员更多!不能不仔细考虑!”

华杉曰:

傅咸的话里有一个惊人的信息,就是晋朝的户口只有汉朝的十分之一,这就是王朝更迭战争之后的状态。胡三省注解说,汉平帝元始年间,人口有一千三百二十三万三千六百一十二户,五千九百一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人,这是汉朝的极盛时期。汉桓帝之初,有二千六百零七万九百零六户,五千零六万六千八百五十六人。魏国兼并蜀国之后,共有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户,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也就是整个长江以北地区,加上四川省,人口相当于今天的新加坡而已。

再加上吴国,孙皓投降时,吴国有五十二万三千户,两百多万人。也就是说,全中国人口不足八百万人。

再谈谈荀勖的奏折,裁基层公务员不如裁官员,裁官员不如裁政府事务,裁事务不如清心寡欲。这件事呢,资“自”通鉴,我用来谈谈企业。企业的毛病,就是在形势好的时候,拼命扩张,一遇到什么事情了,不管是内部的事情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就赶紧裁员。这是对企业发展伤害最大的,也是对员工最大的伤害。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关键在两条:少人化,和排除废动作。

少人化,是要一开始就人少,始终保持人少。《大学》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用之者少。”挣钱的人多,花钱的人少。怎么要检验你的人是多还是少呢?回答下面这个问题:

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人没业务做,一种是有业务没人做,你选哪一样?

直接看这道题,大多会选有业务没人做,因为它怎么也比有人没业务做强啊。但实际执行,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有人没业务做。怎么选的呢?就是一看业务势头好,就“储备人才”,开始扩招,准备迎接业务高潮。结果呢,高潮没来,或者来了,又过去了,人就剩下了。

始终保持有业务没人做,就是少人化。你看丰田汽车,买他的车要等,提现车要加价,这就是有业务没人做。部门经理经常抱怨“人不够啊!”人不够就对了,人一旦“够”,就是太多了。

第二条,排除废动作,就是荀勖说的裁官,裁部门,裁事务。那些事情不做了,不就是部门也没了,官员也没了,职员也没了,全裁了吗?这在经营上是一个管理会计问题,作业成本法,作业、动作,就是成本,砍掉作业,砍掉动作,就没有成本。

砍掉哪些动作呢,首先还是业务,有机会,有条件,有业务,能赚钱,也有人,还是不做,宁愿人闲着也不做。为啥?今天能做,不等于明天能做,不受诱惑,聚焦于自己该做的事。这就是荀勖说的清心了。华为这么多年没做房地产,就是这种清心。

其次呢,是挨个摸排公司的所有经营活动,看看哪些可以不做,凡是可做可不做的都不做。重新设计整个经营活动的组合,大量的需要裁减,也可能需要增加,形成一套独特的经营活动,实现总成本领先。

好了,打住,再往下写,就写成企业管理书了。

我们回到晋朝,荀勖的建议,司马炎能接受吗?答案是他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因为他的天下是“买”来的,向谁买?就是收买所有豪门大族,支持司马氏得天下,然后司马氏把天下分给大家,这是司马氏政权的“合法性”所在。所以九州变成十八个州,要虚立军府,五等诸侯都要设官属,五等诸侯上面还有一大堆王府呢!还有东吴降将也需要收买,动不动就“仪同三司”,规格跟三公府一样,这不都是钱吗?以汉朝十分之一的人口,要养汉朝十倍的官员,晋朝的成本,太高了!

华杉版资治通鉴【745】司马氏政权的成本,太高了!2020-02-1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