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块钱环游世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26969/681f4a4da989b36f.jpg)
长大后,对于金钱的概念多以一百元为单位了,尤其电子支付手段兴起,对这概念更是一种模糊的感觉。偶尔数字在增加,更多时候它在减少。现今完成一次支付过程,内心的失落感起码延迟十秒。心想刚刚居然花了这么多钱吗?真不如递一沓纸币出去感受来得直接。
小时候,热衷于将一毛两毛五毛钱按顺序放整齐,它们分别是白色、绿色和紫色的。纸币上再多的折损痕迹也不嫌弃,当然,能在银行里换取到崭新漂亮的新纸币,能够高兴很久很久。整理纸币,是一种很古老的回忆了。
奶奶喜欢用透明塑料口袋装她身上的零钱,也是按面额整理好,仔细放在口袋里,然后再将塑料口袋折很多遍,体积变小,便于存放,不易遗失。奶奶常常从她中山装般玫红色上衣内荷里取出那发旧的零钱袋子。一块两块,颜色分明。见过用纸装钱的,将纸币放于红纸或废旧报纸当中,再整体折成长方形。也有人用样式不一的小钱包装纸币,偶尔能见到有鲜艳花纹的布质钱包,复古得宛如取材于家里画满大朵红牡丹的床单。两粒豆大的金属锁扣置于开口处,形状如锦囊。扯远了…
后来我心中钱的单位变为元。我从小不爱玩具,却存了很久的钱买了一架四驱车。款式便是四驱兄弟动画里那台“疾速眼镜蛇”,明媚紫色线条流畅,放上电池启动它,嗡嗡嗡响。它动力强大,快速穿梭在旧时院子里。它是我用奶奶给我的早餐钱买的,每天早晨出发上学前,先将那一张张红白红白的一块钱纸币放在存钱罐里,很有仪式感,也很满足。而如今,几乎很难见到陶瓷存钱罐了。
那么十块钱能做什么呢?不夸张地说,可以环游镇子。有一段比较富余的时间,我们经常能得到一张张十块钱的纸币。于是和小伙伴商量着要环游某某地。起初是镇上的中学,那里有开放式的花园,花种繁多,很多的无花果树和万年青。有大块平坦的空地,可供我们打羽毛球,拍花花纸。有两米高墙壁环绕花园外围,这里像小孩们的秘密基地,大人闯不进来。另外一小片杂草繁茂的区域,可以尝试抓住蟋蟀或者壁虎。
我们大多一人凑十块钱,买吃的玩的,互相分享,快乐玩耍。玩一二三不许动的游戏,我充当前方书写的那个人,回过头去强风猛烈,连带着当中一两个人不停晃动,他们便算输了。女生们跳皮筋,就像闯关似的,那皮筋的位置从腿上到腰上再到脖子上,她们是真的能跳那么高。有趣的是,小孩子们都非常有代入感,带上机器人玩具便能化身光能使者,瞎乎跑来跑去就以为自己是蜜蜂转世,要去拯救处于危难之中的蜂巢。更或者,用这十块钱买一把传说中的尚方宝剑,扮演狗娃儿和妞妞。用大伙凑的钱采购兵器,成立莫名其妙的帮派,集结在下一个聚会点。
那时的自己对金钱更有概念,明白如果拥有十块或者二十块,自己能干什么。也不贪心,大家伙都没有往五十块上想。就是很快乐啊。
其实有些事物,和它的价格互为一体,共同形成你的记忆点。比如大学吃的第一碗大盘鸡是十块钱,你觉得好吃之极,常去光顾。它成为你大学期间最喜爱的食物。渐渐地,你与老板娘熟识。你也爱吃黄焖鸡米饭,十五块一份,对于那时的自己来说不便宜,但这价格,更加深了你吃它的体验和记忆。多年后,你再去吃那家大盘鸡,它已然涨价至十二元一碗。老板娘缓缓认出了你,亲热的打招呼,说着好久不见,你吃完准备离开时,她坚持收你十元,并要你以后多来。这时的自己,会不会小小感动一下呢?
我们每天在与价格打交道,希望维持平衡。有一次买东西,花费二十四元,老板笑嘻嘻地看着我说,二十五吧,二十四不好听。付了钱之后才想到,那为什么不能是二十三呢?然而因这插曲,我对这物件才有更深的记忆。
十块钱能带来什么呢?
无形之中它也参与构成了某个时空及其背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