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学色彩斑斓的多元文化教育
融多元化教育于日常课程,纳体验式教学进校园生活
上周参加女儿学校的非洲嘉年华,又一次感受英国小学色彩斑斓的多元文化教育。学校把六月份最后一周定为今年的艺术周。艺术周一年一度,每年有不同的主题。今年的艺术周是以非洲为主题,全校学生根据此主题制作艺术品,并在嘉年华那天巡游,把作品展示给家长们看。
(嘉年华展示)
多年来,英国学校都很重视把多元文化教育融入教学中。学校的这种教育理念很大程度是受英国的政策影响的。英国人对其他种族、宗教和文化十分包容,甚至可以称为纵容。
从十几年前到英国至今,我从没有“异类”的感觉。大学对国际学生很照顾,而迈出校门后,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不需要作出特别的调适。据2015的统计,英国人口中13.5%的人不在英国出生,8.9%的人是外籍公民。对于白种英国人来说,与各色人种共事、共处是习以为常的事了。年少的我曾梦想环游世界体验各地风俗和文化。到了英国后,却有“不行万里路也能阅览一遍世界”的感觉。
英国的多元文化很彻底。先看宗教吧,各方神圣在英国都有自己的一方水土,可谓各有各精彩。在日常生活中,要包头的人包头,爱盖脸的人盖脸,大多数英国本地人不予置评。饮食文化的渗透更为深入。记得我刚到英国,想买中国食品要到中国商铺,货品价格不菲。而近几年,许多中国食品以及其他亚洲、美洲和非洲国家的食品在普通超市犹如雨后春笋,而且价格与英国当地食品相差无几。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餐馆更是星罗棋布,与英国餐馆平分秋色。中国菜向来比较容易被英国人接受,然而,爱吃印度、泰国、墨西哥等等重口味菜肴的英国人比比皆是。再说英国人饮食保守恐怕已不合时宜了!
(学校教小朋友做各国菜肴)
孩子进入幼儿园,我了解到英国人的多元文化教育从低龄就开始了。幼儿园邀请不同国家和种族的家长给小朋友讲他们的文化,还请家长做些他们国家和地区的特色食品给小朋友品尝。每逢中国农历新年和各大宗教的宗教节日,小学和幼儿园里都有庆祝活动。我不禁感叹:一年这么多庆典,真够忙乎的!
(学校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小学里的多元文化教育是融入教程里的。例如,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宗教教育”这门课。我开始以为“宗教教育”是基督教教育。后来发现,这门课其实是多种宗教教育。记得小可鑫上了一次“宗教教育”,回家跟我谈基督教,说她要成为一名基督徒;下一周又上“宗教教育”,她回来讲伊斯兰教,想当穆斯林;再过一周,她要入印度教;接下来是皈依佛教……叫我忍俊不禁!
我对可鑫说:“认识不同的宗教是件很有趣的事儿。你认真听听不同宗教怎么说,然后多思考。有疑问就向老师和学校请来讲课的人提出。等你得到足够的信息和充分的思考,你将来就可以做决定是否信教和信哪个教。”
学校通常把一些国家和地域的文化作为一个学期的学习主题,把这个主题融入各个科目的教学里。可燊一年级最后一个学期以非洲为学习主题。小可燊记住了一些非洲国家的名称,告诉我好几种生活在非洲的动物和它们的习性,还有一些非洲的地理情况等等。她回家还不断哼唱《丛林深处》这首歌(我们在7月7日播放了两个小朋友唱这首歌的视频)。她带回家有关非洲的手工艺品和画作无数。
艺术周期间,学校请来一位很有创意的艺术家到各班指导小朋友制作关于非洲的手工艺品。嘉年华那天,我看到的手工艺品都是用最简朴的可循环利用材料来制作的,还有不少是废品利用,如卷纸筒、碎布和纸皮箱等。这些手工艺品的设计大胆夸张、色彩张扬狂放,大都是浪漫主义作品,但也有一些做得栩栩如生,颇具写实派风范。
(嘉年华展示)
一年级小朋友摇身一变,成了非洲原始部落的武士,个个手执长矛和盾牌,没把我吓得落荒而逃!四年级的同学则幻化为各色非洲动物。其他各年级有的制作非洲饰物、有的制作非洲部落的用具,还有的制作了非洲鼓……
(小可燊为自己亲手制作的原始部落武士装备而自豪)
不管小朋友做的是什么手工艺品,他们不借助任何花哨的材料,仅仅凭着无限的创意和一双巧手,化腐朽为神奇。他们在不断的尝试和用心的制作中去感受异域文化。
"英国文化园“公众号同名文章配有嘉年华小片段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