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想起那个跪在街上要钱的女生
有一天我去县城,看见一个穿着校服的女生,背着书包,跪在大街上乞讨,身旁放着一个盛钱的纸箱,竖着一个硬纸牌,纸牌上写着她要钱的理由,写得凄凄楚楚的,主要内容是家庭困难,没钱考大学。那么多的路人,谁看了都心酸。一块两块,十块八块……纸箱里的钱在增加。
我是教学的,看见学生这样可怜,当然也要献一点爱心。
现在想来,那个纸牌上的文字,让我去写,我也能写出来。我们学校里,很多特困生,都可以写一个凄凄楚楚的纸牌。如果把这些同学的苦难写在纸牌上,鼓动他们跪在县城的大街上去乞讨,同样可以博得社会的同情。
过去的年代里,缺吃少穿,上不起学的大有人在,如果父母不能供子女都上学,常常是大的照顾小的,大的早早就承担了家庭事务,把力量集中在小的身上,有多大力量办多大事,从没有跪在街上去乞讨学费。上一代人中,我姑姑和我父亲都不识字,只有我叔叙能上学识字,他最小。
我小时候上学,没钱买书买本,我们星期天就去山上刨药材。在学校里,老师也组织我们去溜黑枣、溜花椒。什么是“溜”呢?溜就是秋收过后,去捡拾收秋时丢掉的那部分。卖了黑枣和花椒,买本买笔。我们的老师是个吸烟人,我们用勤工俭学钱给老师买盒烟,老师坚决不干。老师还带我们敲石子,卖给打房顶的村民。干这些活要耽误不少上课时间,可没办法呀,能学多少算多少。
现在虽然穷,但和过去比,好多了。我们学校的困难学生,政府每年都会补住300元,孤儿和单亲等特殊困难的每年补1000元,够交伙食费,相当于政府管住了吃喝。
有吃有喝还用上街乞讨吗?我不知道是谁给那个女生出的点子,让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低三下四,跪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那会形成孩子什么样的心理呢?
我们可以降低一下生活水平,吃得赖点,穿得赖点,考学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我村一个同学,填写报考志愿时,就选择了学费少的学校,穷人的孩子有志气,通过自己的奋斗,现在已到美国去了。我种的花椒树多,自己摘不完,要雇几天人,这个留洋生,假期曾给我摘过椒,她说,这样给人摘椒能挣多少钱呀?那时她就追求更大的目标。
穷人没钱。穷人有志气!穷人要站着!穷人不能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