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台阶》结尾

2019-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筱竹华倩

乐亭三中学生的问题:文中最后两句有什么含义?

老师非常喜欢读李祥森的小说《台阶》,在这里试着解答一下同学们的问题。小说《台阶》结尾写到“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问我:’这人怎么了?’怎么了呢,父亲老了。”我家的九级台阶建成了,父亲本应该高兴,而他却发出了“这人怎么了呢”的困惑,显得迷茫与怅然。那么人在何种情况下会出现迷茫的状态呢?一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心中的愿景是美好的,并为之拼搏奋斗,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精神轰然倒塌。祥子的命运最能证明这一点。二是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万念俱灰,没有前进的动力。下面我们就来看:

父亲的理想是什么?

第一段“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在农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最大的追求莫过于“不被人轻视,”在乡邻中活得有面子,也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中国农民的这种渴望,直接的表现往往就是住上宽敞的房屋,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子孙,似乎这才能家业兴旺,生活幸福,也是尽到了父亲的责任,也才能被人瞧得起,这就是农民的淳朴。一个“总”字就表明建造高台阶是萦绕在父亲心头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夙愿。

  第八段“在我们家乡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屋基深,台阶高就成了家庭地位的象征,就是被人尊重的标志。难怪“相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有,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第六、七段“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

  第九段“低眉顺眼一辈子的父亲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第十三段“台阶旁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总是摇来摇去,却要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由此可见,低台阶让父亲耿耿于怀,高台阶,有尊严才是父亲一生的追求。

二、父亲面对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第二十七段:新屋建好,九级台阶大功告成之后,相邻们从“我们”家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说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父亲原本以为新屋建好后,会得到别人的夸赞,会看到别人投来羡慕的目光,然而这些都没有,乡邻们仍然一如平常的打招呼,这让父亲大失所望。九级台阶虽高,仅仅是表面现象,是一种形式的提高,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地位,父亲渴望得到尊重的追求并没有实现,他的精神并未得到满足。诚如祥林嫂的一个门槛换不来她和别人的平等,闰土的香炉和烛台祈不来生活的安定幸福,父亲的九级台阶又怎能筑起受尊重的平台呢?

低眉顺眼地过了一辈子的父亲,盼望着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赢得别人的尊重。然而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让淳朴而思想蒙昧落后的父亲迷失了生活的方向。

三、父亲迷失了生活的奋斗目标

第二十九段:“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以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以前的父亲能将三百来斤重的石板从山上一口气背到家,而且一下子背了三趟;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捡拾屋基卵石... ...

  无论是父亲还是“我”在建造台阶的过程中都兴致勃勃,激情昂扬,但台阶建成后,父亲的整个生命顿时委顿了下来,目标一经实现,其全部的吸引力就消失了。父亲在终极目标的召唤下,使自己近一生的过程充满了情趣、活力和力度… …但是当父亲将这终极目标得以实现后,他的生命活力,意义也就消失了。

  综上所述,结尾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问我:“这人怎么了?”就不难理解了。

父亲为了建造新台阶,赢得尊重的愿望耗尽了精力、健康和积蓄,却没有换来想要的。他的身体迅速地衰老。面对这整个过程,作为作者的儿子却无能为力,道尽了无尽的辛酸。“怎么了呢,父亲老了。”一个句号意味深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