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就失业!还要花钱送孩子上学吗?
小薇上的是一所全国排名前100的211大学,但毕业后就失业了,在北上广深折腾了半年,还是没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现在像小薇这样毕业后待业半年的孩子确实不少,父母们焦虑万分,甚至已经有人在心里迷茫地问:还要花钱送孩子上学吗?
《人民日报》也发表过一篇新闻:一个父亲不想花近二十万学杂费让女儿读四年大学,他认为现在不包分配了,有可能毕业就失业,就算找到工作,月薪也只三、四千。不如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七年能挣几十万,拿这些钱去创业、买房,无论对父母还是对子女,都更划算。
新闻一出来,刺痛无数人的心,为人父母者,为人子女者,怎么的人生才是“更划算”的?如果真的毕业就失业,还要花钱送孩子上学吗?
我是个母亲,正在养育着自己的孩子,我体验到了孩子上学确实要花很多很多的钱,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多,但我仍坚定要送孩子上学的信念。
如果孩子以后考到国外知名大学,需要很多的学费,多到我和他爸无法负担,当然我也不会去卖肾,但决不让孩子错过到名校上学深造的机会。
我会告诉孩子,我们做父母的已经拼尽全力了,仍够不着你的学杂费,如果你不想失去名校留学的机会,那就努力拼搏,让自己优秀到能领奖学金;或不怕辛苦,边上学边打工,自己挣钱支持自己。
我对名校文凭不膜拜,但我对读书、上学心怀敬意。我一直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上学是对未来最有效的投资,是相对轻松稳定的优化人生的道路。
先不说上学能提高个人修为,能拓展自己格局这种比较远的话。就来问问各位,如果是你是一家公司的头儿,你会用一个要文凭没文凭、要技能没技能的孩子吗?答案不言而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残酷社会,如果孩子在求学的年龄里不好好上学读书,没有一技之长,那他走上社会后只能为一日三餐辛苦挣扎,常常跟父母“分享”他们微薄的养老金。
这种最低层次的生存状态,足以让每一对父母、每一个子女都痛彻心扉。
有人马上跳出来说,就算重点大学毕业,或出国留学归来,也有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呀。
我不否认这些年确实有这种现象,但这些孩子的失业只是暂时的,通常他们待业一小段时间后,最终都能找到比较满意的岗位。
比如小薇,面试被很多大企业拒绝后,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慢慢地意识到了自己没有工作经验却又眼高手低,想一下子就马上进到大型企业的核心岗位是不现实的。
小薇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求职规划,她先应聘进了广州的一家中型企业,从最普通的业务员做起,踏实、肯干、愿学习、爱总结,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主管的位置,公司及同行、客户都对她好评如潮。
此时的小薇有了职场工作经验,也了解了行业发展动态,轻而易举地跳槽到了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拿着丰厚的薪水,有着不错的前途。
小薇这样的孩子是千千万万读书人的缩影,他们遇事不逃避,有自己的想法,头脑清醒、逻辑清晰,知道把学校所教的知识学以致用,让自己越来越好。
由此可见,上学能给孩子带来的除了文凭,更重要的是:自我认知、自我思考、自我提升的能力。
这三种能力的高低之别,就是小薇这种好好学习的孩子跟初中毕业就被父亲遣去打工的女儿的最大区别。打工的女儿虽然挣钱更早,但如果一直这样打工,哪怕她辛苦干到老,收入跟刚工作时基本是同一水平。这就是上学读书和不上学读书两种人生的云泥之距。
也有人像《人民日报》里的那个父亲一样心存幻想,初中毕业后就去打工,挣到的钱拿去创业、买房,也一样会有美好的前景。
我不否认也有这种成功的例子,特别是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那些胆大、肯干的人都成为了那个年代的超级富豪。但现在那一批“时势造英雄”的成功人士都销声匿迹了。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知识结构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他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新的东西,无法用长远眼光来构思企业发展战略,也不懂人才、内部相关专业管理。
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网络新时代,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些求学阶段不上学读书,出了社会也不好好学习的人,最终被这个时代拍死在沙滩上。
也有人说,边工作边考试学习,也能增长知识,提高自己。话这么说没错,但操作起来特别困难。
当一个人走上社会,结婚生子、孝顺父母,被琐事缠身,为生活奔波,这个时候再像专职学习的学生时代那样,一天花十多小时看书学习,真的特别辛苦,要有像雍正那样一天只睡四个小时的毅力,而且头晕眼花,效率低下。
以其这样事倍功半,那还是在求学的年龄阶段,上好学校,读万卷书,做人上人。
有人反驳说,不上好学校,也能做人上人,比如韩寒、比如郭晶晶。
韩寒确实放弃了复旦大学特招他的机会,高中没毕业,也成为了一个高产、多金、名利双收的知名作家。他虽然没上好学校,从他的字里行间能看出他至少读了百万卷书啊!何况,他爹是上海《金山报》主编,在儿子从事写作这一块儿,有人脉、有眼光、能指导,再加上韩寒天赋异禀,勤奋刻苦,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能诞生像韩寒那样少数走偏道的人上人,是因为这家的父母在行业内有人脉,能眼光长远地看到孩子的未来,还能进行专业的指导。而孩子生下来就有这方面超人的才能,再加上自己还愿意日夜不眠地努力。试问普通家庭,上面几点能做到哪一条?
再来说一下郭晶晶。她荣获多项世界冠军,高调嫁入豪门的报道铺天盖地。她确实没进过名校学堂读书,但她从小进跳水队接受常人无法忍受的残酷魔鬼训练,吃尽苦头,遍体鳞伤。
普通人家的子女,多少人能吃这个苦?又有多少父母愿意孩子浑身是伤?甚至有可能像世界体操冠军桑兰那样,下半身终生瘫痪!直接折寿几十年!
我小时候受过专业的技巧训练和舞蹈训练,七、八岁的孩子,天天不间断地进行长达五、六小时的训练,还要同时兼顾上文化课。那种苦真的不是一般孩子能受得了的。
湿冷的冬天里,光着脚踩在训练室冰冷的水泥地板上,把脚放到头上,把头放到屁股上,衣服练坏了无数套,脚跟全是一厘米厚的老茧……这种残酷的训练让很多孩子坚持不下去,也让很多父母直接崩溃了。
我的技巧和舞蹈最好成绩都是广西第一名,我参加过全国比赛,但没突破前三,后来腰部受伤我就彻底断了技巧训练。其实就是我继续练下去也成不了世界冠军,就像我坚持跳舞也没跳成杨丽萍一样。
我以我的亲身经历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体育、文艺、文学这些东西真的是需要天赋的,普通人万分努力可以比一般人强不少,但就算拼尽全力也无法成为伏明霞、达芬奇、泰戈尔。不知道有多少人受了重伤,但还是连省级甚至市级的第一名都没拿到。
走偏道做人上人的路太难走,那些宗师级的人物是上天赋予特殊才能的宠儿,同时他们还有常人做不到的努力和吃苦。普通人练练一下,有个特长来愉悦身心,还可以作为找工作的优势,这就够了。
对大多数老百姓家庭来说,父母不是王健林那样的亿万富豪,也不是钱学森那样的顶尖科学家,我们能给孩子有利资源很有限;而孩子也不是天赋异禀的神童,无法炼就天才。所以上好学校、读万卷书仍是对未来最有效的投资,是相对轻松稳定的优化人生的道路。
当然有些书上也说过,职业不分贵贱,科学家和清洁工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不否认这个观点,但在我头脑清醒的情况下,还是摸着自己的良心告诉自己的孩子:“爸爸妈妈更希望你上好学校,读万卷书,成为造诣高深的科学家,而不是做一个冷夜里在街上捡烟头的清洁工。”
倒不是说清洁工对社会贡献不大,每种职业都有它存在的有用价值,但我个人认为一个科学家对人类进步的贡献比清洁工更大。再说了,你以为你想做清洁工人家就收你?从小在学堂里坐着,不好好读书也没吃过苦干活,手无缚鸡之力,怎么跟从小种田挑担的人比干力气活?
虽然社会上有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但这种暂时的阵痛比起在社会底层做苦力活,或者满身伤痛却没出大成绩要好得多!上好学校,读万卷书,不仅仅只是得到一张文凭,更提高了一个人自我认知、自我思考、自我提升的能力,会让一个人的生活底线不至于太差,能较好地活下去。
所以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坚持送孩子上学,让他接受好的教育。如果做父母的已经拼尽全力了,仍够不着孩子的学杂费,如果孩子不想失去名校留学的机会,那就努力拼搏,让自己优秀到能领奖学金,或不怕辛苦,边上学边打工,自己挣钱支持自己。
而每一个孩子只有上学读书、接受教育后,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残酷社会的生存法则,学会自己想办法支撑自己的理想,让自己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