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状态下的自我剖析
在西西弗看完王潇的《时间看得见》,脑子里又分裂出一个理性的自己。清晰、可靠、不惧怕孤独的自己,想此刻记录下来,对自身做一些剖析,并时刻保持这样的状态。
1、你想要什么样的工作?
我对此有两个设想:
第一个是我能够在工作日的时间去看场电影,去咖啡馆看本书,我喜欢在大家都忙碌的时候不上班。这样的工作有两种,一种是创业,一种是自由职业。我自认为缺乏领导气质,所以我要么辅助别人创业,要么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
第二个是在我小时候,向往机关里和学校里的工作。这两个工作都有这几个特点:1.工作内容不多,工作压力小;2.体面,说出去好听;3.薪资待遇亦不差;4.不用拼尽全力往上爬,年复一年待着也是妥的。这大概说明了我的性格特征,是寻求安逸的,并不喜欢勾心斗角。所以,那些职场剧里鸡血的情节不适合我,我喜欢呆在一家大公司,每天按时上下班,业余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2、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如果只能选择一种,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极简主义。我曾经在一家咖啡馆看到一本日和杂志,深深被里面的配图所吸引,那种感觉就是:没错,就是它了!直击心灵。再后来,我喜欢一些人,她们身上都有一些特征:比如目标明确,行动自律。自律和时间管理也算极简主义的一个分支。而极简主义又可以说成是一种精良的生活方式。从吃的,穿的,用的,学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喜欢自己的日子是明确的一条线,没有掺杂花里胡哨的元素。坚持早睡早起,坚持运动,坚持高质量的专注时刻,坚持健康的饮食,坚持清醒的头脑。那就是我向往的生活方式,LESS IS MORE
3、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以来都很摇摆,好似理性与感性做抗争一样。如果理性占优势的话,我希望成为一个有条理的人,就是那种分分钟知道自己此刻在做什么,要去往哪里,对任何一个选择都明确分析的人,然后当我完成一个个目标的时候,我有一种赢的快感,这样的人比如王潇、susan kuang。如果感性占优势的话,我希望成为一个follow your heart的人,不惧怕世俗的目光,从不妥协,带着一点点敏感和随性,这样的人,比如陶立夏、嘉倩。成为这两种的任意一种都是好的,但是后者其实更难一些,后者需要一些经济基础做支撑,所以,我还是得先成长为一个理性的人,然后再感性的过日子。
4、你希望的伴侣是什么样子?
我是个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这个是有依据的。我妈说我从小就是个不粘父母的人,婴儿期晚上可以好好睡觉,不会因为妈妈不陪了就哭泣,上幼儿园第一天,别的小朋友都哭哭啼啼的,我却自顾自找别的小伙伴玩了。我在上小学的时候经历过一次搬家,远离了自己的玩伴,在那个时候,是我最早体会到孤独,万般无奈下,我学会了和自己说话,看了一本又一本的外国名著。再加上我常年养猫,性格亦深受影响,带点自我和孤僻。我经常会和别人聊天聊着就失踪,有社交恐惧症的倾向。
所以我选择伴侣的第一点就是:他必须和我一样,喜欢独处。或者他能够容忍我,在自己的世界里呆着的想法,不试图拽我出来。
第二点,我希望他是一个学习能力强、意志坚定,肯吃苦的人,我对学霸型男生有好感,对聪明的男生亦然,对聪明又勤奋的人更是欣赏,有这样一个人存在,你会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好像一个人永远在努力往前跑,你也只能不断向前。
第三点,我喜欢忠诚的人,这包含两个词语,专一和坦诚。第三点,是凌驾于前面两点的,如果一个人图有聪明,却花心滥情,还不如一个头脑简单却专情的男人。
当然,这三点其实是很多人的理想伴侣,还不包括一些物质条件。但是在感情上,我始终不得要领,有时候也会按照自己的性子发脾气,失去理性,把关系搞得一团糟。所以,先把自己活好,是最关键的。
最高兴的是收获了一个词语:心流。战胜孤独的方式之一,只有高度专注下才能达到的一种精神状态。此刻我的写作,就是专注的状态,行文如流水,思绪如泉涌。
最后摘抄一段,我深有感触的话:
这里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你怎么平衡工作和生活?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那么在最开始就不该提“平衡”两个字。我们字典里就不该有这两个字,因为如果你真的想做成什么事,应该追求的是另外两个字-极致。心流,就是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极致状态。一定要把自控力、意志力的培养当做研究对象来对待,这样你才能真正开始管理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