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通讯录的那一刻,我迟疑了......
1
来北京之前,自己手里没有带太多的钱。面对较高的房租和物价,工资赚的不多的我,感受到经济的压力,手里仅剩的钱不足支持拿到下个月的薪水。在去北京之前,母亲刚刚出院,花了不少医药费,自己不敢再跟家里要钱。
一筹莫展的我打开微信给那些自己常联系的朋友发借钱信息,很多人表示了沉默的状态,要么就是说自己生活压力也很大,已经自顾不暇了......
当我翻到微信消息靠下的位置,一个熟悉的名字:郭建,他是我高中时候的同桌,高三备战高考,放学的时间已经深夜10点了。我家那段小路比较黑,也没有路灯,自己也比较怕黑,每天放学他都看我进楼门后,在骑车回家。
高考后我们去了不同地方的大学,渐渐地沟通变的越来越少。现今,只有在节日发些祝福的话语和朋友圈的留言了,我还是鼓起勇气发了条信息:“郭建,你能不能接我点钱,等我下个月发工资,还给你。”发完后,心想估计也会像他们一样,有各种原因或者选择沉默。

当我静坐在床上,计算着接下来的十多天如何生活的时候,我的手机屏幕突然弹出一条转账消息,”这两千块钱,你拿着用,不够的话,在跟我说”。看到这条消息,我鼻子一酸,隔了那么多年的好朋友,但感情却没有变质。
一些利益“朋友”,仅仅半月不再联系,两人之间便已开始显得生疏。而真正的朋友,都是敢于陪你直面惨淡的人生。这份情感,很纯粹,让你在这个世间还能感受到一丝温暖与力量。

真正的朋友带来的能量,是需要时,能得到回应;相处时,能自如不矫饰。在信任与理解中,让时光带着友情如同空气般行走。
2
我的一个好朋友小安,性格外向,好交朋友,感觉他的朋友遍布各地,人缘也好得不得了。他的熟人也很多,包括了他邻居家的小伙伴、楼下卖炸鸡的大婶和烤地瓜的大叔,他张口就是一个“哥们儿”,闭口就是一个“朋友”,仿佛在他的字典里除了“哥们儿”“朋友”外就没有别的字了。
他的解释是,人不能没有朋友,朋友就像是卫生纸,用不到的时候你觉得有和没有,没什么两样,可一旦要用时,你便觉得还是越多越好。朋友多,办事不用愁,生活更妥当。
因此,他一直坚持着这种的理念,每时每刻、每个地方都不忘发展一个具有“潜力”的朋友。
和自己喝过一杯啤酒的,好了,那就是哥们儿了;
和自己唱过一次K歌的,行了,兄弟,咱走起吧;
和自己坐过同一辆车,交换过手机号码和微信号的,得了,朋友有空常联系啊!
那天深夜,我突然接到小安的电话,说能不能带300块钱现金到一家饭馆找他。
等到了那儿,我才知道原来他忘了带钱包,出去吃饭身上钱不够,那家饭馆刷不了卡,只能付现金,他看着我,一脸的不好意思。
回来的路上,他一直和我埋怨,说他的朋友各种的没义气和不靠谱,明明家就在附近,却非说自己出了差,有事赶不过来;
还有人说自己在公司加班,忙不过来,借口一大堆,却偏偏没有人愿意把钱给他送过来。无奈之下,他给我打了电话。
这一生,我们会遇到无数的人,也会交各式各样的朋友,这个社会,最不缺的也是朋友,反而缺少那些真心相待、遇难帮忙的真正朋友。
3
前一阵,张韶涵在《吐槽大会》发言特别精彩。她说:“在娱乐圈里面的朋友很少,但自己不需要靠所谓的朋友来“铺路”,因为自己有翅膀。”
这段对朋友的定义,引起无所人的感叹,也折射出很多人的交友问题。为了融合到一个圈子里,做不喜欢的事情,说违心的话,像假笑男孩“笑”对生活。
小周是一位应届生,初入职场,他身边的同事都是烟友,休息时,同事递了一颗烟给他,小周笑了笑说不会,同事便跟身边的人边抽烟边聊天了。
有一天,小周准备和同事一起去外面休息,同事说:"我们是抽烟去,你也不会抽,是抽二手烟啊...”
他心想,融不进同事的圈子,和他们交不了朋友,最大的阻碍就是不会抽烟。结果,为了融进同事圈,他学会了抽烟......
在生活和职场,大家都会有社交焦虑症,为了交到身边的朋友,一点点在改变、强迫自己迎合身边的朋友。其实,没有必要让自己那么做,简简单单的生活,随心所欲的交流,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合适就好。

朋友,不在于多少。一生中,能成为朋友的也就那么几个,好好珍惜那些在很久以后还称为朋友的人,真的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