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主义是怎么从我体内成长起来了
我们90后一直被冠着个头衔:拜金。主要表现在金钱至上,找工作时先谈待遇,薪酬高的优先考虑。因此,被人诟病。我想从我们成长的时代角度谈谈我们拜金的成因。
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人性格的形成源自童年的经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2个和金钱有关的大事记:国企下岗潮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关于国企下岗潮,我的记忆最深刻的是,父母突然就失去了工作,他们一下子就紧张起来,陪我的时间越来越少,到后来我就直接是爷爷奶奶带了。以前我想买什么玩具就买什么玩具,在他们下岗之后,我想要买一件玩具都要向爸爸妈妈求很久,但最后还是不能如愿。
父母为了补偿我,常常跟我说,你只要考试拿了100分,就给你买什么什么。于是我就拼命读书,考好成绩。刚开始,父母确实会给我买我想要的东西,但慢慢的,他们一回家就在家休息,不愿意陪我出去买东西,也不愿意陪我玩,而是直接给我人民币,叫我自己去买,自己去玩。
对于这种改变,刚开始我很受伤,后来,我就习惯了这种方式,也挺享受这种被钱奖赏的感觉。对于我的父母,我却渐渐觉得生疏,以至于到了现在,和父母单独相处的时候,我都会觉得浑身不自在。我很羡慕那些跟父母关系很融洽的小伙伴。我会跟我男朋友撒娇,但要我对父母这么做,我就会觉得很尴尬。同我的父母一起出游的时候,我老觉得像是和两个陌生人出去观光,但我可以很自在的陪我的爷爷奶奶出去游玩。
我的父母也老是跟我说:“我花了那么多钱就是为了培养你。”因此,潜意识里,我认为父母的功能就是ATM,只要我的成绩,就是我的信用卡,在考得好的时候,我可以多拿点,再差的时候,我就只能少拿或者不能拿。当然,在现实中,我的父母也是这么做的。
另外,父母在突然失去工作时的不安以及对金钱的追求也影响到了我,这十几年,我一直提心吊胆,我不知道我在怕什么,但我能敏感地察觉到父母神情、言语的变化,也能意识父母之间一丝一毫不对劲的氛围。他们常常提起谁谁谁赚了,谁谁谁亏了,两者之间的不同语气让我觉得有钱才是最重要的。
后来,同小伙伴聊起小时候的事情,他们也表示自己的父母也是这么通过奖励金钱的方式来教育他们的。因此,在我们选择工作时,待遇自然就成了我们第一考虑要素。
但是,讽刺的是,我们从小读的课本里,宣扬的观点是:“金钱如粪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