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标签
2023-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以左a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消费者通过线上交易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为你提供服务的商家,可能会按照你的消费习惯、个人特征和脾气性格等,对你进行“画像”,也就是“看人下菜碟”。
比如有一家健身房被曝在给一个会员充值时,被客人无意中瞥见电脑个人资料的备注栏里,豁然写着“胖丑妞,但钱多,可发展为白金会员”。还有一家连锁餐厅,被客人发现,他的会员资料的备注栏里,注明“此人龅牙,喜欢投诉”等等。
如果商家的出发点是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而在客户资料里备注一些有关信息,那完全没有问题。问题是,有些商家对一些消费者,故意贴上那些“有色标签”,这完全涉嫌侵害了消费者的人格尊严,还涉嫌对顾客构成歧视行为和涉嫌侵害消费者隐私权。
现在很多商家喜欢把客人分为三六九等,给顾客贴上各种标签已经不是偶然事件。很多人自从知道商家有贴标签的习惯后,现在每次办会员,或者充值时都担心被贴上负面标签,这也透露出了普遍的大众情绪。
以前听说有“大数据杀熟”,现在又有“个人负面标签”,这些对消费者“精准画像”“品头论足”的过分行为,完全使消费者感到糟糕的体验,或者权益遭受损害,这显然与商家所谓的周到服务,相去甚远。
现在,大众在消费时,已经无法避免一遍又一遍地被大数据“凝视”的经历。无论是谁,都不希望在消费时又被商家以不雅的语言记录下来,更不能接受自己成为商家取笑和嘲讽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