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考级中的“陷阱”,你知道多少?
文章来源:田老师变速伴奏器
我国业余钢琴考级活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20 余年,期间关于考级的话题褒贬不一,许多家长和琴童对考级存在着诸多疑惑。为此,本文就钢琴考级对儿童钢琴学习的影响、儿童钢琴考级的误区以及该如何走出误区进行了反思,旨在对当前的儿童钢琴教学有所启示。
一、儿童钢琴考级中的误区因为钢琴考级对于儿童的学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它在家长和琴童心目中成为一种神圣的、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与目标。但是,物极则反,盲目的追求也会产生许多误区。
误区一
家长的期望值过高。钢琴学习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项一次性投入大,投资期较长的教育投资,更何况还需要家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辅助。家长的高投入,当然就期待高回报。笔者身边有不少家长存在这样的心理:让同年龄的儿童互相攀比考试级别,认为级别越高越能代表水平,使得学琴旅程变成一场博弈,逐渐丧失学琴本来的乐趣。
误区二
考级水平的盲目拔高。尽管教育部一再重申不得将艺术考级结果与升学挂钩,某些家长仍然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理,希望孩子们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就能完成最高级别的考试。
为此,他们要求老师压缩学琴时限,拔高孩子水平,取得最高级证书后就将钢琴搁置一边。这种盲目拔高的训练势必会破坏学琴的自然进程,使得琴童的技能技巧和音乐感觉得不到稳固的发展。
如果考级失败,就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即使侥幸升级,也是拔苗助长、难以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中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钢琴家周广仁教授建议:家长不要急着跟着考级的指挥棒走,看到孩子拿到几级证书就沾沾自喜。98%的琴童将来成不了音乐家,他们学钢琴只是一种爱好。
如果要考级,孩子最好不要跳级,有些孩子刚过一级,就忙着考五级,这种辅导方式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基础比较薄弱,成不了大器。
误区三
重技巧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当把“考级”当作学琴唯一的目的时,“钢琴考级”就变成另类的“应试教育”。一切以“考级”为中心,只弹考级曲目,忽视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科目的学习;只重视技术技巧的反复练习,忽视对速度、力度、表情记号以及音乐情感等音乐内涵的体验,导致很多孩子如同一架只会“弹琴的机器”。
误区四
考前身心准备不足。很多琴童和家长认为钢琴考级重在平时,考试只要临场发挥好即可。其实,钢琴考级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课考试,是一项综合素质的考试,它不仅对儿童的技术技巧、音乐感觉以及艺术素养有要求,对心理素质也是极大的考验。
由于儿童的心理自我承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有较强的心理依赖性、行为随意性,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情绪波动。如果没有充分的考前身心准备,儿童之间的紧张情绪会互相影响,导致考试时手指滑溜、错谱忘谱等失常现象,进而影响考试成绩。
针对儿童学习钢琴与参加考级的种种误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调整心态。
儿童的主观认识及认识世界的方法主要来自家长与老师。
而钢琴考级就如同儿童学琴生涯中的关口,作为家长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戒除虚荣攀比的心理,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家长应常与教师沟通,选择适合的级别让孩子去应考;多鼓励,少批评,帮助儿童完成考试的要求;
当孩子顺利过关,要告诫他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如果没有考好,也要温柔的安抚,协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们面对现实,争取下次成功。
其次,明确目的。
考级是为儿童钢琴学习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和一次接受检验的机会,切勿急功近利、拔苗助长。钢琴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教育活动,家长与教师应积极配合,遵循钢琴学习科学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帮助孩子在自然、正常的进度中达到相应级别的要求,使得钢琴考级真正成为帮助和促进钢琴学习的一种手段、方法。
再次,将人文素质培养和钢琴技巧训练并重。
广大琴童往往对于基础乐理知识,如音符、节奏、时值等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在弹琴中出现错音和反复停顿乃是正常的现象,家长和教师应多一些理解和耐心,不要以纯熟、精尖的钢琴技巧作为练琴首要目的,像对待成人学琴一样严格要求儿童,帮助儿童结合音乐的情感、内涵全面的阐释考级作品。
最后,做好考级的准备。
考级并不是竞赛形式的考试,不存在淘汰比例的说法,只要儿童掌握了考试曲目所有的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考场正常发挥,就可以顺利通过。这里,老师和家长不仅要帮儿童认真准备好考试曲目,更要帮助孩子做好身心两方面的考前准备。笔者认为,一些在家学琴的孩子,也可以利用节假日,请家长们做观众,在家举行小小个人“演奏会”,体验一些舞台的感觉,对考级紧张心理的克服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幼儿学琴是以激发音乐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提高音乐修养,培养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作为钢琴学习者,尤其是儿童,家长和社会有责任让其明确“钢琴考级”的意义与作用,充分利用考级这一特殊的平台,让孩子们体会到钢琴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体会到音乐的美感,让钢琴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促进其健康、全面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