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3要3不要”,宝宝再也不怕打针啦!

2017-01-11  本文已影响45人  孤独症康复

这个冬天不太平,同事的孩子接二连三地进了医院,都是这雾霾的鬼天气闹的。同事回来后跟我形容——

走进医院,黑压压的全都是一家好几口带着一个小孩子,输液的病床已经摆到了走廊,时不时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更要命的是,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就跟着哭,根本就没法哄住。

不过,要叫我兔妈说: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哭闹不止,家长是要“背锅”的——本来打针这件事已经够吓人的了,但家长的错误做法还会加剧这种恐惧。

而在对待“打针”这件事上,家长往往会有三个误区:

1、骗孩子“打针一点都不疼”

兔妈就是这样被兔姥姥骗大的。到现在我都记得兔姥姥当时反复说:“打针一点都不疼,就像蚊子叮一下。”

结果天真的我居然相信了,针头扎进去的一瞬间,我崩溃了——

“这修炼了多少年的蚊子精才会这么凶残啊!说好了一点都不疼啊喂!”

连大人都知道针扎到肉里肯定会疼的。用“打针不疼”来哄骗触觉神经更加敏锐的小宝宝,难怪小宝宝到了下一次打针时挣扎得更厉害了。他的心中一定在这么呐喊:

“我才不要打针!你们都是骗子!”

2、用打针来吓唬孩子

曾几何时,“打针”和“狼”、“警察”、“老师”、“人贩子”并列为吓唬孩子的“五大杀器”。虽然说年轻的家长已经不怎么说“再不听话警察抓你来了”这句话,但可能还会在孩子不穿衣服、不穿袜子、喝凉水的时候说:

“要是不听话,等你生病了就得打针去!”

这就会让孩子产生一个印象——医生和护士都是站在爸妈一边来收拾我的!

那么,孩子可不就要大声哭闹并且挣扎,好去“逃命”嘛?

3、攀比式说教“你看谁谁谁都不哭”

这里的“谁谁谁”一般都是刚刚打完针或者还没打针的其他小朋友。说出这句话,相信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我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啊!

可是仔细想想,这句话不正是一种攀比吗?

试想,如果您的另一半跟您说:

“你看看邻居老王的媳妇,既能上班养家,又能貌美如花,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做饭一个月不带重样……”

如果这样,您是不是会当即发飙,说:“她好你找她去,别和我过!”

您这么想,宝宝也会这么想啊。这种带有“攀比性”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会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

“全世界都不理解宝宝!连你都不理解宝宝!宝宝伐开心!宝宝好难过!”

那么,或许拿着手机的您要问兔妈了——我们孩子现在就在医院呢,哭得都要背过气去了,你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这不是要耽误孩子的治疗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孩子的治疗是头等大事,但我们总会有更好的方法让孩子接受“打针”这件事情。而这就要看家长怎么说了。

在这里,兔妈妈给您支三个招,既能让宝宝逐渐接受打针不哭闹,又能帮助他逐渐克服心中对针头和医生的恐惧:

1、打好心理的“预防针”

有一个问题是家长绕不过去的,这就是——

打针真的是疼的,孩子天生会排斥这种感觉。

那就干脆把真相告诉孩子,让TA做好心理准备吧!

比如这样:

“因为你生病了,所以需要打针,这样你身体里的病毒才会被赶跑。但是呢,打针可能会有一点疼,但不会很疼,你忍住数五个数就好了”。

如果孩子确实害怕得大哭,那就抱一抱孩子,摸一摸TA的头吧。毕竟在病痛与恐惧的折磨下,孩子情绪不稳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等TA哭好了,也就可以接受“打针”这件事了。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话说回来,就算打好了心理的“预防针”,要想让孩子很快克服心中的恐惧,还是一件难事。有些小宝宝可能嘴上说着“我不怕打针”、“我要勇敢”,却还是本能地乱动或往旁边躲。在这种情况下,您不妨在安慰孩子的同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准备一个十分吸引人的小故事,讲给宝宝听;

或者,和宝贝一起做做手指操,让宝贝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手上来……

当然,您此时的态度应该是平静而温和的,这样您的情绪才能传递给宝贝,让宝贝感受到,打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3、及时为宝贝做总结

当打针这件事结束,您可千万别觉得万事大吉了,还有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等着您,这就是“语言总结”。

如果宝宝哭了,就先认同、安抚宝宝的情绪,等宝宝平静一些后,再总结:

“虽然有点疼,但是只疼了一下,然后宝宝身体里的小病毒就能被赶跑了。”

如果宝宝没哭,那更要接着鼓励:

“宝贝这次忍住疼,没哭,真是勇敢的好孩子。”

在经过语言总结之后,宝贝就会逐渐地加深“打针只疼一下,疼过去病就好了”这种印象,也就能逐渐地克服对打针的恐惧了。

除了上面这三个方法之外,平常生活中,您不妨为孩子准备一些“医疗玩具”或和“打针”相关的故事,年龄稍大的孩子还可以看科普书,了解疾病是怎么产生的,医生治病又是怎么回事,这样孩子就能越来越顺利地接受“打针”这件事了。

其实,勇敢的孩子都是相似的,胆小的孩子却各有各的表现。除了打针吃药,孩子还有一些常见的“恐惧”现象,比如害怕成人、害怕响声、害怕黑暗……

或许你觉得:小孩子嘛,胆子小是正常的。但是要知道,如果家长错误地处理了孩子的恐惧情绪,就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安全感”,甚至改变孩子的性格和人生走向。

那么,面对上面这些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呢?

别担心?这些情况,歪歪兔育儿老师将在《歪歪兔情商教育小课堂:好性格才是真优秀》(喜马拉雅APP)中分别讲解!

▶比传统长篇大论育儿书更精炼更省时:

每周一期,每期8分钟;

这意味着——每周只用8分钟你就能解锁一项带娃新技能!

▶比一般插科打诨消磨时间的节目更内涵:

举例子、找原因、说危害、讲方法;教知识、做榜样、捞干货、不教条;

让你的碎片时间最优化!

▶比人山人海旁听育儿知识讲座更划算:

28元25期,平均每堂课1块1毛2;半瓶酸奶钱换一个让娃更好成长的小秘方;

不用去现场、没有人打扰、记不住随时反复听!

带好一个娃,你也是专家!《歪歪兔情商小课堂:好性格才是真优秀》让职场妈妈的家庭教育更轻松!

谨记“3要3不要”,宝宝再也不怕打针啦!歪歪兔幼儿早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原创光荣,抄袭可耻。在转载时请保持全文完整,并注明原作者——歪歪兔情智乐园。对于构成盗用、剽窃及其他侵犯我方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我方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