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8:与受害者认同
与受害者认同的含义:
1、小时候你被父母欺负的孩子,成年后,就允许别人欺负你,你愿意扮演一个受害者的角色,这样你就可以表达自己委屈,向别人哭诉了,或者用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同时,这也是你的心理舒适区,你习惯了做被伤害着。
比如,有个家庭中妈妈特别强势,对儿子各种控制,尤其对于内向的儿子,各种强迫,这就是欺负。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长大的男孩子,成年后,到了婚姻里,他就很容易找到一个厉害的老婆,并且允许厉害的老婆像他当年妈妈欺负他一样继续欺负他,这就叫做与受害者认同。
2、看到父母欺负其他兄弟姐妹,自己吓破了胆子,成年后,允许被人欺负自己,不懂得反抗,也不会保护自己。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也容易与受害者认同,成年后,允许被人像当年他的父母欺负他的兄弟姐妹一样欺负他。
3、通常是内向的孩子与受害者认同,外向的孩子与攻击者认同。通常,但是不绝对。
案例1:来访者中有一部分这样的女性。小的时候被父母欺负控制长大的,成年后,找了一个厉害的丈夫,在婚姻里又被丈夫欺负。她一方面委屈抱怨着丈夫的不好,别人劝她实在不行就离开这个人吧,她还离不开。为什么呢,她就是使用了这个与受害者认同的防御。因为她在原生家庭中就是被欺负大的,进入婚姻后,她继续被欺负,她的潜意识里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这是她的舒适区,所以她虽然委屈抱怨,但是不会离开。这样的人当了父母后,她也会在两个角色中来回切换,当孩子弱的时候(孩子小时候),他就与攻击者认同,去欺负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强的时候(进入青春期),她又反过来与受害者认同,任由孩子欺负她,她还一边抱怨和委屈,抱怨孩子不孝顺、抱怨孩子不学习。她就在两个角色之间来回地切换,也就是欺软怕硬的生活模式。
案例2:小男孩不上学了,妈妈来咨询。经过了解,这个小男孩在学校了经常被霸凌,而且他从来不还手,慢慢地小男孩就不愿意学习了,后来直接就不上学了。妈妈带着孩子来咨询。老师看到小男孩身上有伤,青一块紫一块的,老师就问小男孩,在学校里他们打你,你为什么不还手,或者告老师呢。小男孩的回答,让人心疼,他说:"让他们打吧,打累了,就不打了。" 结合孩子的原生家庭,我们知道小男孩这句话不是说的同学,其实是在说父母。因为小男孩在家里也是经常被父母打,父母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会拿孩子撒气,打孩子,直到父母打累了,才停下来。
校园霸凌的形成:在学校里,偶尔一个孩子欺负这个小男孩,小男孩也不反抗,欺负他的人感觉没有风险,所有偶然就成了必然,就会经常欺负他,其他孩子也会相互效仿,都来欺负他,造成群起而攻之,大家打呀打呀,上课铃响了,老师来了,同学们才停下来。小男孩就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校园霸凌。
家长意识到孩子的问题,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教养方式。努力地觉察学习成长,做好自己,同时,告诉孩子要勇敢地表达自己,在受到欺负时,大胆地说“不!”,把心中的愤怒情绪喊出来,释放出来。慢慢地孩子也成长了,重复回到学校,不但不再受欺负,而且还能受到同学们的尊重,跟同学们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