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关于写作 生活婚姻育儿故事

输在起跑线上的,其实是父母

2017-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苍穹之下小人儿
输在起跑线上的,其实是父母

周一早上的办公室,一派忙碌,大家都在埋头计划一周的工作,同事C小姐脚步匆匆奔跑进办公室。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C小姐一路飞奔来上班了,一脸愁容,一脸焦虑,外加一副睡眠不足留下的黑眼袋。

C小姐的女儿今天9岁,上小学三年级,在C小姐的朋友圈里,几乎都是满屏的女儿照片,学校里认真学习的照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照片,以及各种课外兴趣班的照片,林林总总,外人看到的是一个聪明可爱,活泼漂亮的小女孩形象。

据C小姐讲,她的周末全部都是围着女儿转,充当保姆和司机的角色,周末晚上还要辅导孩子做各种手工作业,课外班作业,整天疲于奔命,内心崩溃。

就像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她女儿公开表示太累了,想放弃一两样兴趣班,想好好休息。被C小姐一顿修理,第二天周一一大早赌气不上学,家里鸡飞狗跳。

我跟C小姐同事多年,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

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不了好幼儿园,就上不了好小学,好中学,也就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将来会后悔一辈子。

我要让我的孩子将来比我强,不用像我一样,成天看老板脸色做事。

我要培养我的孩子成为一个兴趣广泛的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弥补我小时候的缺陷。

我孩子不能比别人差,不然我就太没面子了。

诸如此类的言论,是不是很熟悉?我们是不是经常从身边的朋友,同事,同学嘴里听到?我们是不是经常在周末看到一个个面目焦虑的父母,拖着一个半大的孩子,从一个补习班奔波至另一个补习班?

可是家长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是不是愿意过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你期望孩子成为你心目中的样子,还是孩子自己的意愿?

很多家长会说,我这么辛苦,这么舍得付出,都是为了孩子,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开始了从胎教到早教到学前教育等一系列的投资。

可我认为,真正输在起跑线上的是大人,而不是孩子。

纵观那些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往往具有这些特征。

知识结构,眼界格局,思维模式上的落后.

在一些知识结构简单的父母眼里,觉得学习成绩好就是一切,学习好的孩子可以任性,学习好的孩子可以不讲礼貌,学习好的孩子身上即使有一些坏习惯,也是可以被原谅的。殊不知,学习成绩好坏并不是检验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

所以,当一个孩子学习不好时,这类家长的焦虑更是显而易见。

今天的时代,知识更迭速度太快,在大学学的知识,一毕业就已经过时,单纯想依靠提高孩子成绩来增加未来竞争筹码的想法也早已落伍。所以一旦家长们有这个想法,在认知上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了。

而相反,那些本身知识结构全面,眼界宽广的父母,开始在慢慢弱化学习成绩的影响力,因为他们深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习成绩好坏只是孩子能力的一个方面。

学习成绩好,肯刻苦钻研,那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孩子真的对学习兴趣不大,那就尝试发掘孩子身上的其他闪光点,加以打磨,日后也能增加孩子的信心。即使孩子学习不好,什么特长也没有,那就教育孩子做一个健康的普通人,也有平凡的快乐。

真正有眼界,有格局父母,会更注重对孩子天性的保护,对孩子创造力的欣赏,以及对孩子良好心态和健康体魄的培养。因为他们知道,人生是一个漫漫长跑的过程,起跑线上的一时得失无需计较,真正的较量是心态,是创造力,是持久力甚至是体力的角逐。

钱钟书和杨绛的女儿钱瑗,因为喜欢英语,成了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员。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因为从小热爱自然界的一切,最后成为了一名自然学家。他们的成就跟父辈的惊才绝艳相比,不值一提,但是他们所从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

将自己的遗憾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一些家长,在其成长生涯中,带有原生家庭的缺陷。比如因为原生家庭经济原因,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或者因为没钱,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舞蹈等,留下终生的遗憾。

当这些家长有了孩子之后,出于对孩子的热爱,不想孩子像自己一样因为经济问题留下遗憾。于是,他们不管孩子是否愿意,替孩子做主报名琴棋书画等兴趣班,还美其名曰,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还有的家长,当年因为历史原因,或者因为贪玩,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于是,为了实现当年的梦想,逼着孩子疯狂学习,争取考上自己年轻时没有考上的大学。

请问,你的孩子是你的梦想接力棒吗?你的孩子有必要承担你的遗憾和教育缺失吗?你的孩子有必要去完成你的未成大业吗?

你的孩子有他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他自己想要实现的人生理想。真正有远见的家长,无一不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和爱好,理解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去探索人生。

如果你寄希望于孩子来替你完成理想,那你的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了,因为他的人生还没开始,就已经偏离了自己的轨道,因为他的父母,在成为父母的那一刻,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将自己的面子看得无比重要

有句俗话说:人的面子大于天。正因为如此,人人将面子看得无比重要,事事都争强好胜,觉得赢了就有面子,输了就没有面子,面子都没有了,里子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对于很多的中国家长来讲,孩子就是自己的面子,孩子学习好,家长脸上有光,孩子音乐舞蹈不错,家长脸上有光,孩子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家长脸上也有光。相反那些默默无闻的孩子,往往都被家长嫌弃为丢人,觉得脸上无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永远觉得那个光芒万丈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那些将孩子视为面子工程的家长们,我真心想说一句,这孩子是你亲生的吗?

如果是你亲生的,你疼爱都来不及,怎么会嫌弃她给你丢脸?

如果是你亲生的,无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都是你捧在手心里的宝。

如果是你亲生的,你就不会觉得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好。

在今天大环境的影响下,各类名目繁多的比赛层出不穷,这周是歌咏比赛,下周是舞蹈比赛,接下来就是钢琴比赛,还有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活动,都会评出一二三等奖等。重在参与的口号已经变成了重在第一,小孩子的天性已经被第一名的光环和家长们的功利性取代。

经常在一些比赛后台,看到忐忑不安的孩子,因为名次差怕被父母责备,也能看到一些表现不佳的孩子,被父母教训数落着。而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孩子,往往被老师和家长捧成了骄傲的孔雀。

在这种相互攀比的风气影响下,家长往往以成人的视角来看待名次,讲究面子,奉行严格的第一名主义,事事争第一,求胜心切。

殊不知,这样的家长在心态上也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你的面子主义,是你施加在孩子身上的枷锁,你顾及的是你的感受,你的心情,你不能接受你的孩子是一个资质平庸的人。

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的确会面临很多的竞争,尤其是核心教育资源的竞争。为了争夺这有限的资源,大部分家长将一颗心完全放在孩子身上,从小就引导孩子去争去抢,不然好事就跟他们无关。一个个急功近利的家长背后是深刻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硬伤,我们无法改变。

作为家长,我们在讲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时候,其实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知识结构,眼界,思维格局和心态是不是也赢在了起跑线上?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不是也要随着时代变化作出调整?时代赋予我们的压力和局限性,我们是否需要将这些传达给下一代?我们能否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能否也尝试让孩子做一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