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想法

早应该明白的一个道理:大城市小城市并不是最关键的,足够有钱才是最

2017-09-29  本文已影响174人  莲苇

/1/

我堂妹,24岁,在北京一所高校读书,明年六月份毕业。最近进入招聘季,她也成为找工作大军中的一员。

不了解的人可能觉得,哇,研究生啊,不是很多单位抢着要吗?不好意思,那是刚改革开放还包分配的时候,现在是数百研究生为最基层——农村的一个岗位争破头。

现实就是这样,很多人最开始高估自己,觉得凭借自己十几年学习的功力,又多次挤破独木桥成为佼佼者的经验,考一个省会城市的职位不在话下,可是结果总是很残酷。

最后退而求其次改考市一级城市,还是无功而返,然后再往下考,一直到最基层。

有人说难道研究生就必须进入体制内吗?什么工作不能干?举一个我毕业时候的例子,当时我们院有一百多个研究生,现在有人在地税局,有人在国税,有人在社会保障局,有人在民政局,有人在学校;有人在市里,有人在县里,有人在村里。但是我没听说谁在私企的,即使有人在私立学校当老师,目标也是早晚要考到体制内。

这些人都不傻,都知道体制内也没什么混头儿,一个月3000块钱的工资,但是大家还是费尽心力想进去。一位王先生,非常感激自己当初选择进入“圈里”,因为这个圈子给了他发家致富的机会,也是这个圈子让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2/

再说回我堂妹。她学的是环境工程,很早她就开始了解这个专业能找哪类工作,很有限——考博进高校、考公务员进环保局或者进研究所。这三类工作都是由国家主导的单位,其他的实在想不到可以进哪些公司。

“环保”这个概念很新,与“环保”有关的东西也都不好办。堂妹的细分专业是污水处理,在学校就是在实验室内分析各种数据,如果堂妹有一项技能,可以让废水化废为宝,那她早就成为国宝级人物了,根本用不着找工作。

但是这是一项目前为止不可能拥有的能力,全世界的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她也只能望洋兴叹。

所以她只能脚踏实地地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先前,我坚决反对她回家,让她留在北京。最近,我这种想法有点儿松动。因为我突然意识到“在哪不是最重要的,足够有钱才是最重要的”。

/3/

有时候,我们要认清自己的实力,北京是很好,在那儿短短几天我就喜欢上了那个地方,太多好吃的,太多皇家园林,太多商场,太多好玩有趣的东西。

可是这都是在不提生活成本和买房的情况下,单纯去旅游是很好的地方,但是一提到定居,那就不敢再往下想。

北京是高人云集的地方,太多人在那里住着几千万的豪宅,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可是我们不想但是也要接受一个事实——金字塔尖的人是毕竟是少数的,大多数人过得都是平常人的生活。

如果有钱,那在北京的日子绝对很好,享受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最好的服务,最好的体验。可是现如今“有钱”是困难的事情,但是“有钱”后的生活却会简单很多。就连亲情也会因为“有钱”而变得更加亲密,爱情中“有钱”的一方也会底气更足。

原本我以为月薪两万在北京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其实我错了,两万也是许多人没日没夜加班、用十二分心挣得的,并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月入两万的。而且两万增加到五万很容易,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在一万以下徘徊。

我并不是怀疑堂妹的能力,只是我不想让她为了基本生活而放弃了本应该的享受,更不想让她眼睁睁地看着北京的各种好而自己却每天花费三个小时在地铁上。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意识到,只要有钱,在小城市也可以像在大城市一样生活地有滋有味。

/4/

我现在生活的地方不论几线,但是让我来给大家讲一下这儿有钱人的生活。

娜姐是我接触的一位办事人员,老公做生意,她体制内。她每天开一辆几十万的车上班,孩子在这边最好的私立学校上学,课下孩子兼学跳舞和书法,每周请外教给孩子一对一练口语,而她游泳、健身、读书一样都没拉下,家庭每年出国至少两次,一次至少半个月。

孩子的水平自不用说,活泼开朗,时不时作为东道主在家招待自己的小伙伴,在学校也是领头人物,演讲、组织活动、管理同学……因为经济实力够强,所以完全是按照大城市中产阶级以上的标准进行培养的。

还有我的想法,我现在也在考虑孩子英语口语的问题,可是我发现郑州的外教多得是,只要你能负担得起,什么样的服务市场都能提供。

我们只需要考虑挣钱的问题,其他的都好解决。

当然你自己的学识要达到。娜姐是名校本科毕业,所以虽然生活在小地方,但是眼光确是全世界的。我也是,我的想法有很多,接受的观念也都是最先进的,但是一切的决定权还在经济基础上。

我不否认大城市得好,但是如果可以减小买房的压力,可以把挣到的钱更大限度地用在教育、开阔眼界、提升能力、享受生活上,那人生将会更加有趣。

可能有人会反问,“不到大城市,怎么能提高经济能力?”这不是拥有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问题,不是在大城市就挣得多,在小城市就挣得少,每个地方都有富人,每个地方都有穷人,而我们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然后成为一个富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