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道德经》,保持平常心】
【觉悟《道德经》,保持平常心】
《道德经》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意指: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好的,这就有了丑陋了;都知道什么是善良的,这就有了恶了。所以有和无互相依存,难和易互相造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 音和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从。所以有德的圣人看待万物都是顺其自然,实行不用言辞的教育,万物兴起而顺应不加干涉,生发而不去占有,有所施为,但是不依赖,大功告成却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永远不会离开功。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由此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统一这个永恒的根本性的哲学法则。老子举出一些相互对立的概念,善恶、美丑、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这些相互对立的概念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人常执着于概念,有了概念也就产生了分别心。人创造了美的概念,自然就产生了与其对立的丑,创造了善的概念,自然就产生了与其对立的恶。以此类推,有无、高下、长短、前后等判断事物的标准便滚滚而出,这些无不是人们的分别心在起作用。
太过执着于所谓的美丑、难易、善恶。在老子看来,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无不是由对立统一的矛盾催生出来的。对立的两方面相互依存,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老子将这种变化,看作自然的本质。宇宙万事万物从产生至消亡,无不处于运动变化之中,除了“道”宇宙间再无永恒不变之物。
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其对立面是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没有有,无也就无从说起。没有难,易也就没有着落,这是老子哲学中的精华部分。
面对这个矛盾对立的世界,人们该怎么做呢?老子给出了一个建议:“无为”。这里所说的“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干,而是要以辩证法的思想做指导,使人们的活动顺天应人。
以无分别心看待美与丑,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美和丑都只是一种感觉,一时一虚。事实上,他们同出而异名,可以相互转化,本就是同一种事物。美一旦有了世俗的标准,就难免失之偏颇,使某些定力差的人沉迷其中,以致蒙蔽了本心。
春秋时,越国的西施是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她常衣着朴素,略施脂粉,她的美貌倾国倾城。西施家的对岸也住着一位女子,名叫东施。西施美艳异常,东施却长相不佳,于是东施开始模仿西施的着装和发饰,然而仍然没有一个人夸她长得好看。
一次东施在集市上看见西施微微皱着眉头说:“心口痛的病又发作了,要去抓些药来”。东施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的姿势带有一种娇柔之美,不禁心驰神往。
第二天,东施在家里仔细的梳妆打扮后,就来到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故意走到拥挤的人群中,学着西施生病的样子,皱着眉头,捂住心口,走来走去。可是她的矫揉造作,使她本来就很丑陋的样子,更难看了。
每一旦有了公认的标准,其他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人,就会千方百计向这个标准靠拢。以至于矫揉造作,弄虚作假,哪里还有美可言呢?于是就闹出了东施效颦的笑话。
历史上还有一则故事叫楚王好细腰。楚灵王喜欢看到臣子们个个腰身纤细,他认为这样才叫赏心悦目。有些腰生的细的臣子还受到了夸赞和宠爱。
这样一来,楚国文臣武将,为了得到宠幸,便想尽各种办法来减肥瘦腰,有的每天只吃一顿饭,饿得眼冒金星,有的早晨起床穿衣时收腹挺胸,憋住气,用宽带将腰束紧。
如此,大臣们的身体素质急速下滑,甚至要扶着墙才能勉强站立。过了一年之后,大臣们全都骨瘦如柴,面如菜色,虚弱不堪。如此病态又怎称得上美呢?
事实上,万事万物本无所谓美丑,只是由于人们强制于美丑的概念,分别心太重,以至于不肯在生活中公平的对待美丑,才导致了很多生活的不快。只有放下执着心,分别心,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对待分别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淡化它,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对抗、不掩饰也不逃避,正所谓“平常心是道”。
丁俊贵
2021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