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文件集上班这点事儿今日看点

从社群到社群经济--《社群营销》读书笔记3

2017-03-18  本文已影响285人  大鸭梨之乡

关于社群运营的思考--《社群营销》读书笔记1

从0到1社群的诞生--《社群营销》读书笔记2


社群经济被很多人看作未来商业的核心动力。但社群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以追求存在感为核心的围观者,到以追求归属感和认同感为核心的粉丝,最终到追求成就感的社群。在这个渐进过程中,才能逐渐建立真正有凝聚力的社群,才能平衡快速商业化后对社群的负面影响。

一、从兴趣社群到商业社群要突破的关键瓶颈

目前容易形成商业转化的社群,都脱胎于粉丝经济,先是有粉丝,然后粉丝被召集形成社群,然后通过社群的互动形成商业模式的原生动力。如:小米、逻辑思维、锤子。

社群建立基础

对于大部分企业运营的社群而言,不太可能找到这样的明星人物营造社群,所以企业往往更关心能否围绕产品构建社群。但,不是每个产品都具备成为社群成员共同爱好的潜力,除非产品本身有一定的复杂程度,可以让使用者通过使用过程产生话题。比如,本书认为围绕“烤箱”这个产品也许能构建起喜欢做糕点的妈妈群,但是围绕“洗衣机”就很难。

如果不能依托产品去构建社群,就只能思考能否围绕兴趣去建立社群,基于兴趣去连接到企业的产品,也是一个难题。

二、一个良好运作的商业社群必须有如下几个特点

1、去中心化驱动

社群领导者应该通过活跃成员来完成社群的关系构建,而不是亲自主导社群运营,特别是要避免借助组织关系来管理社群,这也是一种文化引导下的“无为而治”。

目前简书有很多官方社群,其基本规则都在简书的统一管理之下。但具体到每个社群的灵魂人物,还是每个专题的主编,目前上班专题在去中心化所作的努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培养更多社群的运营助手,二是培养更多优质签约作者。两者相互支撑和推动,让上班专题更加强大。

社群和专题的相互推动

2、多元化活动连接

让社群积极成员在社群活动中承担一定的角色,让更多的社群成员变成社群的建设者。同时扩大社群的连接,比如上班社群围绕职场干活、面试、求职、简历、职场干货等内容构建社群的连接点。

基于这一点,上班社群可以更加完善。

让更多社群成员成为建设者

以上分类仅供参考,可以根据社群成员的特征进行分类,一个类型可由多个人担任。让社群中更多的成员成为社群的建设者,建立更强的归属感。

这些成员在前期只负责空闲时间看看社群,需要的时候出动就行。在后期,双方都有意愿的话,可以考虑充实到社群的运营者中来,补充后备力量,同时也能减少招募新人时,消除他们前期的陌生感以及交接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在活动中,人手缺乏时,也可以招募其中的志愿者进行帮忙,有一定的了解,也比较靠谱。

三、社群可视化

本书认为未来的社群应该做到:让别人一目了然看到一个社群的能量。

本书重点推荐了一个工具:百度脑图--可以无限扩充、可实时更新、可添加超链接。

1、打造社群云通讯录

把自我介绍和其他网络链接提交至百度脑图,再把群成员进行分类,主要信息展现出来,方便大家连接到专业人士。

“+”后面可以继续展开

2、打造社群云智库

可以把历史优秀分享都链接到一个脑图中,同时可以不断更新新的分享链接,成为了一个动态的智库,也变成了社群共享的知识载体。

注意最后面的链接标志

目前各种功能我们通过简书也可以实现,只是没有这么直观。

3、打造社群云名片

在结构部分,我们完成了成员的可视化,在输出的部分,我们完成了积累的可视化。当我们鼓励社群成员把这些优质输出以百度脑图的形式共享出去时,这就是我们社群的云名片,一个立体的知识树。

知识树

实现社群可视化的途径不止这一种,但是我们可以参照这种方式,把社群个人的基本信息、特长以及社群的优质分享建立在一个可随时更新的动态脑图中,鼓励大家对外传播,十分方便外面的人了解这个社群,做到真正的可视化。

可视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很多人在选择收费社群的犹豫和不确定性,建立起更强的信任。

四、付费社群有哪些激励付费的收费方式

1、奖励返还型

收取的费用会根据情况对加入的人群进行奖励或者返还。

比如我昨晚就参加了一个连续七天的分享课程活动,交押金49.9,连续7天打卡+分享笔记至朋友圈可返还押金。

关注打卡和退款环节

这种形式不仅提高了活动参与度、促进了活动的高质开展,通过分享笔记的方式,进一步扩大了主办方的影响力,而这种笔记的方式,都可以看作是好评,为后期活动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宣传素材。

2、递增递减型

收费的标准会随着时间或者人数的递增递减变化。

不巧,我今年加入了一个PPT会员群,就是根据人数与费用成正比的方式定费用的。(后期我帮这个团队接了几个PPT定制的单,学费早就赚回来了。)

PPT会员的阶梯式定价

3、身份分级型

收费的标准会随着身份属性不同而变化。

这种类型通俗的来讲,和会员卡有点类似,交的钱越多,身份越高,获得的权益就越多。

五、社群营销的七种战术

1、头狼战术--核心群策划,小伙伴群接龙。

社群“头狼”是一个能够启发团队灵感的启发着、一个能够识人相马的伯乐军、一个能够内外连接的整合者,他的作用不是让自己最牛,而是将社群的战斗力激发到爆表。“头狼”就是“核心群”人员

2、蚂蚁战术--核心群策划,成员传播。

与“头狼战术”最大的区别在于,每个人的能量可能不大,但是数量巨大,聚合起来还是一股很强的力量。

3、攻城战术--发布任务,大家挑战。

如古代攻战城池元帅拿令高喊:“哪位将军能拿下此城,封万户,谁愿出战?”

4、悬赏战术--重赏之下,必有参与。

重赏+有诱惑力的活动设计,真正激发社群的活力。

5、诱饵战术--干货分享,诱导购买。

通过有价值的载体在社群内引起关注,进而诱导购买的方法。

6、定点战术--精准聚集,定点促销。

针对社群行动找到社群的所在地,熟悉社群结构,了解社群偏好,从社群成员的心理和行为入手。

7、降维战术--降低对方维度,占领主动权。

比如逻辑思维组织的霸王餐活动,就是因为逻辑思维社群力量大,具有颠覆传统模式的能量。“团要”就是白拿都行,是对当时餐饮行业的现有商业模式的将为攻击。

目前上班群正在运用或者即将运用的战术有5大类:

战术

六、社群的五大经济效应

五大经济效应

对于所有从事商业的人来说,主要任务就是深刻理解经济效应,一要应用好,二要善于思考这些经济效应如何与信息传播的变化产生联动,谁能最先摸索并实践,谁就能抓住风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